《长社窦明府宅夜送王屋道士常究子》

时间: 2024-09-19 21:26:25

旦随三鸟去,羽节凌霞光。

暮与双凫宿,云车下紫阳。

天坛临月近,洞水出山长。

海峤年年别,丘陵徒自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社窦明府宅夜送王屋道士常究子
作者: 李益 〔唐代〕

旦随三鸟去,羽节凌霞光。
暮与双凫宿,云车下紫阳。
天坛临月近,洞水出山长。
海峤年年别,丘陵徒自伤。

白话文翻译:

清晨,跟随三只鸟儿飞走,羽毛闪烁着霞光;
黄昏时,与双双的野鸭同宿,云车在紫阳下驶过。
天坛在月光下显得近在咫尺,洞水从山中奔流而出。
海峤年年离别,丘陵却只能徒自感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早晨。
  • 三鸟:指三只鸟,可能象征着志向或理想。
  • 羽节:鸟的羽毛和节奏,象征飞翔的自由。
  • 双凫:双双的野鸭。
  • 云车:云彩似的车,形容轻盈飘动的感觉。
  • 紫阳:紫色的阳光,寓意美好的时光。
  • 天坛:古代祭天的地方,象征神圣。
  • 洞水:山中流出的清泉。
  • 海峤:海边高峦,象征着远方的归宿。
  • 丘陵:山丘,象征着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 海峤年年别:可能指代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离别。
  • 天坛:在古代文化中,天坛是祭天的地方,代表着人与自然、人与神灵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字义山,号白石,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之美。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益在长社的窦明府宅,夜晚送别王屋道士常究子。诗中流露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以及对朋友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写清晨和黄昏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以三鸟和双凫的形象开篇,象征着自由和归属。随后,诗中描绘了天坛与洞水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最后,海峤与丘陵的对比,则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的语言清新脱俗,意象丰富,尤其是“云车下紫阳”这一句,形象生动,仿佛让人置身于那幅美丽的画卷中。同时,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旦随三鸟去:清晨时分,诗人跟随三只鸟飞走,暗示着追寻自由与理想。
  2. 羽节凌霞光:鸟儿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烁,象征着美好的希望与朝气。
  3. 暮与双凫宿:黄昏时分,诗人与双双的野鸭同宿,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4. 云车下紫阳:云彩般的车在紫阳下行驶,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
  5. 天坛临月近:天坛在月光下显得近,暗示着人与自然的融合。
  6. 洞水出山长:山中流出的清泉,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长久的流淌。
  7. 海峤年年别:指海边的高峦,每年都有离别的伤感。
  8. 丘陵徒自伤:山丘只能徒然感伤,表明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云车”比喻轻盈的车,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景色赋予人情,增强了诗的感情。
  • 对仗:诗中多个句子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朋友的离别与思念,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鸟:自由与理想的象征。
  • 双凫:和谐与宁静的象征。
  • 天坛:神圣与自然的结合。
  • 洞水:生命与智慧的泉源。
  • 海峤:离别与思乡的象征。
  • 丘陵:故乡与心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旦随三鸟去”中的“三鸟”象征什么? A. 朋友
    B. 理想与自由
    C. 离别

  2. “海峤年年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伤感
    C. 无所谓

  3. 诗中“云车下紫阳”的意象主要表现了? A. 远方的美好
    B. 生活的无常
    C. 自然的和谐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而李益的作品则更多表现了对离别与思念的细腻情感。两首诗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上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李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