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

时间: 2025-01-26 04:41:59

弭盖出故关,穷秋首边路。

问我此何为,平生重一顾。

风吹山下草,系马河边树。

奉役良有期,回瞻终未屡。

去乡幸未远,戎衣今已故。

岂惟幽朔寒,念我机中素。

去矣勿复言,所酬知音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
作者:李益

弭盖出故关,穷秋首边路。
问我此何为,平生重一顾。
风吹山下草,系马河边树。
奉役良有期,回瞻终未屡。
去乡幸未远,戎衣今已故。
岂惟幽朔寒,念我机中素。
去矣勿复言,所酬知音遇。

白话文翻译

我要去北方边境,清晨就从汉武泉出发。
有人问我为何而行,这一生只为这一回眸。
秋风吹动山下的草,马儿被系在河边的树下。
我在军中服役是有期限的,回头看家乡却难得几次。
离乡还算不远,身穿戎装如今已是旧事。
不仅仅是北方的寒冷,更让我思念那心中的执念。
离去吧,不必再多言,所求的只是那知音的相遇。

注释

  • 弭盖:指的是马车的帆盖,古时出征时用来遮风挡雨。
  • 穷秋:深秋时节。
  • 重一顾:重重地回头看,形容对故乡的思念。
  • 奉役:指的是在军中服务,奉命出征。
  • 戎衣:军装。
  • 机中素:机中指机缘或命运,素指本心或本质。
  • 知音:意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约788-816年),字季和,号青田,唐代著名诗人,出身于边地,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和战士心情。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斗生活的感受。

创作背景

李益创作此诗时,正值唐代盛世,边关战事频繁,诗中表达了士兵出征前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故乡的眷恋,也有对未来不确定的思考。

诗歌鉴赏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边塞诗。整首诗通过简单的叙述,传达了诗人在出征前的复杂心情。开头两句“弭盖出故关,穷秋首边路”,描绘了出征的场景,秋天的寒意与边路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即将踏入未知之境的紧迫感。

接下来的“问我此何为,平生重一顾”,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回眸一顾的瞬间成为他心中最重的牵挂。此时的诗人,既是一个即将出征的战士,也是一个怀旧的游子,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通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展现。

风吹草动,马系河边,诗中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交融,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接着“奉役良有期,回瞻终未屡”,反映了士兵的职责与对故乡的稀疏回望,暗含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家乡的思念愈发强烈。

最后两句“去矣勿复言,所酬知音遇”,在告别中寄托了对知音相遇的渴望,表达出一种坚韧而不屈的精神。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家国的忧虑,也有对人生机遇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诗歌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弭盖出故关:诗人从故乡出发,带着马车走出关口。
  2. 穷秋首边路:在深秋时节,踏上前往边境的旅程。
  3. 问我此何为: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离开。
  4. 平生重一顾:我这一生中,只因这一回眸而重视。
  5. 风吹山下草:秋风吹动山下的草,景象凄凉。
  6. 系马河边树:马儿被系在河边的树下,暗示战士在外的孤独。
  7. 奉役良有期:在军中服役有时限,表达对职责的理解。
  8. 回瞻终未屡:回头看故乡却难得几次,反映思乡之情。
  9. 去乡幸未远:离开故乡还算不远,稍微安慰。
  10. 戎衣今已故:穿上戎装,回忆起往昔的光景。
  11. 岂惟幽朔寒:不仅仅因为北方的寒冷。
  12. 念我机中素:更让我思念内心的执念。
  13. 去矣勿复言:离去吧,不必再多说。
  14. 所酬知音遇:我所追求的,只是知音的相知相遇。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拟内心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在句子中使用对仗工整的结构,增强音韵美。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添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离乡征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战斗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思考。诗中反映了士兵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家国的责任感,又有对知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关:象征故乡,代表诗人的根。
  • 边路:暗示战斗与冒险,充满不确定性。
  • 秋风、草、河边: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戎衣:象征战争与责任,表达对士兵生活的认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益的诗《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思乡
    • C. 愤怒
    • D. 恐惧
  2. 诗中“奉役良有期”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对家乡的眷恋
    • B. 在军中服役有固定期限
    • C. 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 D. 诗人对战争的厌倦
  3. “去矣勿复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不再思念
    • B. 轻松愉快
    • C. 离别时的坚决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思乡
  2. B. 在军中服役有固定期限
  3. C. 离别时的坚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塞与思乡之情。
  • 骆宾王《在狱咏蝉》: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对比

李益的《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边塞风光与士兵的生活,但李益更侧重于内心的思念与责任感,而王之涣则强调了壮丽的景色与壮志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李益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