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淲赴贵池簿
作者: 韩元吉 〔宋代〕
四十才生子,今年亦效官。
国恩期共报,世路觉尤难。
簿领犹应暇,诗书且细观。
传家门户立,即此慰衰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四十岁时才得子,今年又要去做官了。他期望能回报国家的恩惠,但在世道上却感到异常艰难。虽然他仍有时间去做簿籍的工作,但他更想细细品味诗书。传承家业和立足门户,正是他在衰老时的安慰。
注释:
- 四十才生子:四十岁才生下孩子,暗示作者对晚育的感慨。
- 今年亦效官:今年又要去做官,表示他在事业上的追求。
- 国恩期共报:希望能够回报国家的恩惠,体现了忠诚的情感。
- 世路觉尤难:世道艰难,感叹生活的不易。
- 簿领犹应暇:指在做簿籍工作的同时,仍有空闲时间。
- 诗书且细观:希望在闲暇之余细细品味诗书,表达了对文化的热爱。
- 传家门户立:强调建立家业和门第的重要性。
- 即此慰衰残:在衰老的岁月里,这些成就成为了他的安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其诗风简练,感情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生育晚年,正值他在官场与家庭之间的矛盾与挣扎,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个人责任与家庭传承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个人生活的变迁和对国家及家庭的责任感。第一句“四十才生子”,直接引入了作者的生活状态,表达出他对晚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第二句则反映出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回报的愿望,尽管生活在世间却面临着种种困难。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将目光转向内心的追求,强调在繁忙的官场生活中仍旧保持对诗书的热爱。他在生活与事业的压力下,依然不忘文化的滋养和家庭的传承,显示出一种坚韧的精神。最后一句“即此慰衰残”,不仅表达了对家庭的寄托,也是一种对人生无奈的自我安慰,流露出对未来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国家的责任感,也有对家庭的眷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十才生子:四十岁时才生孩子,意味着作者对时间的感慨与对家庭的责任。
- 今年亦效官:表示他在继续追求事业与官职。
- 国恩期共报:反映出他对国家的感激及期望回馈的心情。
- 世路觉尤难:表达对生活艰难的感受,展现出一种无奈。
- 簿领犹应暇:尽管工作繁忙,他仍然保留了对知识的追求。
- 诗书且细观:强调文化修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传家门户立:对家庭和传承的重视。
- 即此慰衰残:在衰老的岁月中,家庭与事业的成就给予了他安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书与生活的意义进行对比,反映出文化对人生的滋养。
- 对仗:诗句间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个人生活的责任与理想,展现出对国家的忠诚与家庭的重视,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国恩:象征国家的庇护与归属感。
- 诗书:代表文化知识和内心的追求。
- 传家:象征家庭传承与责任。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对个人与社会关系、家庭与事业之间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韩元吉在四十岁时有什么重要的生活变化? A. 生子
B. 退休
C. 结婚 -
诗中提到的“国恩”指的是什么? A. 个人财富
B. 国家对个人的庇护与支持
C. 家庭的荣誉 -
作者在忙碌的生活中希望能有什么? A. 赚钱
B. 细细观赏诗书
C. 交朋友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生活与家庭的思考。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慨与理想。
诗词对比:
韩元吉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强调了对家庭的责任和对文化的热爱,但陶渊明更多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韩元吉则是在官场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展现出更复杂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韩元吉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