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欢(丁卯岁寄题眉山李参政石林)》
时间: 2025-02-04 16:20: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朝欢(丁卯岁寄题眉山李参政石林)
辛弃疾 〔宋代〕
见说岷峨千古雪,
都作岷峨山上石。
君家右史老泉公,
千金费尽勤收拾。
一堂真石室,
空庭更与添突兀。
记当时,长编笔砚,
日日云烟湿。
野老时逢山鬼泣,
谁夜持山去难觅。
有人依样入明光,
玉阶之下岩岩立。
琅玕无数碧,
风流不数平原物。
欲重吟,青葱玉树,
须倩子云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听说岷峨的雪在千古以来都未融化,
都化作了岷峨山上的石头。
你的家族中有位老泉公(李参政),
花费了千金辛苦收集这些石头。
一座真正的石室,
空旷的庭院更添几分突兀。
我还记得当时,长长的笔和砚台,
每天都被云烟打湿。
我在山中遇到一个老者,听见山鬼的哭泣,
谁能在夜间将山带走,寻找它的踪迹?
有人依照古法来到明光之下,
在玉阶之下岩石林立。
琅玕无数,形状各异,
这些风流的石头无法与平原的物品相比。
我想再吟唱,青葱的玉树,
必须请子云来写下它。
注释
- 岷峨:指岷山,位于四川省,因其高山雪峰而闻名。
- 右史:古代文人,指负责撰写历史的人。
- 老泉公:指李参政,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崇拜的对象。
- 琅玕:一种美玉,象征珍贵和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诗人。辛弃疾以豪放的词风和深厚的爱国情怀著称于世。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多次战乱,因而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丁卯年,辛弃疾在眉山游历时,看到李参政收藏的石林,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文人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归朝欢》是一首典型的辛词,展现了他对山川自然的深厚情感。首联以“岷峨千古雪”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岷山的壮丽和久远,暗示了自然的永恒与变化。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辛弃疾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山石的静谧与文人生活的繁复。通过“千金费尽勤收拾”,诗人展现了对自然的珍视和对文人情怀的认同。在“空庭更与添突兀”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空旷庭院的思考,似乎在反映出一种孤独的情绪。
整首诗在描写山水时,时而沉静,时而激昂,构建出一种深邃而富有哲思的意境。最后的“青葱玉树,须倩子云笔”则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创造的期待,令人感受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见说岷峨千古雪:听说岷峨山的雪自古以来就未融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恒久。
- 都作岷峨山上石:雪化为石头,暗示着自然的变迁和沉淀。
- 君家右史老泉公:提到李参政,表现出对这位老人的敬重。
- 千金费尽勤收拾:表明了李参政收藏石头的心血和金钱投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比作凝固的岁月,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拟人:山鬼的哭泣,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情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文人情怀,传达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岷峨:象征着高大、巍峨的自然景观。
- 雪、石:代表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自然。
- 玉树:象征美好与理想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哪座山的雪?
- A. 泰山
- B. 岷山
- C. 华山
- D. 峨眉山
-
“君家右史老泉公”中的“右史”指的是?
- A. 文人
- B. 历史学家
- C. 王子
- D. 官员
-
诗中提到的“琅玕”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知识
- C. 美丽
- D. 力量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辛弃疾的《归朝欢》更多地聚焦于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历史视角。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