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亭夜坐赋得晓雾》

时间: 2025-01-26 03:10:55

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

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

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

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白话文翻译:

月亮落下,寒雾升起,我陷入深思,视野广阔通向江河。宿鸟在树木间啼叫,山川和沼泽显得一片苍茫。沙滩上模糊的道路,洲外的田野微微起伏。依然应该依靠远处的树木,隐约感觉要一直延伸到天边。

注释:

  • 月落:指月亮落下,暗示夜晚的结束。
  • 寒雾:指清冷的雾气,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沈思:沉浸在深思之中。
  • 浩通川:浩渺的视野通向江河,表达辽阔的感觉。
  • 宿禽:指夜晚栖息的鸟儿。
  • :鸟鸣的声音。
  • 苍然:形容景色的苍茫、幽静。
  • 漠漠:形容模糊、不清晰。
  • 沄沄: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 犹当依:仍然应该依靠。
  • 断续欲穷天:隐约感受到延伸至天边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益,字义山,唐代诗人,生于今陕西省,历任多地官职。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风景和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独坐于水亭,受月光和寒雾的影响,产生了对自然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人生、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李益的《水亭夜坐赋得晓雾》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邃思考。诗中的寒雾、月落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幽远的氛围,令人感受到夜的深邃与自然的清冷。诗人通过描绘宿鸟啼鸣和远树依靠,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从“月落寒雾起”到“断续欲穷天”,诗人以时序的变化引导读者进入一个从夜到晨的过渡过程,既有景物的变换,又蕴含着哲理的思考。特别是“犹当依远树”,不仅是对景物的依恋,更是对人生道路的思索。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落寒雾起:描绘夜晚结束,清冷的雾气升起,暗示了一种孤寂的情绪。
  2. 沈思浩通川:表达诗人沉思的状态,眼前的广阔视野让他思绪万千。
  3. 宿禽啭木散:宿鸟在树间啼鸣,增添了夜的生气与自然的和谐。
  4. 山泽一苍然:描绘出山与泽的苍茫景象,表现出一种恬静的意境。
  5. 漠漠沙上路:模糊的沙路让人产生一种迷茫之感,象征人生的道路。
  6. 沄沄洲外田:田野的起伏如波浪般荡漾,增加了整体画面的动态感。
  7. 犹当依远树:诗人对远方树木的依赖,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8. 断续欲穷天:意境的延续,象征着对未来的探索与无限的可能。

修辞手法

  • 隐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结合,暗示生命的无常与思索的必要。
  • 对仗:如“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尤其是夜晚的静谧与人生哲学的探讨,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寒雾:传达出一种清冷的孤独感。
  • 宿禽: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 远树:代表着依靠与远方的希望。
  • 沙路:象征人生的道路与选择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落寒雾起”意指什么?

    • A. 月亮升起,天气晴朗
    • B. 月亮落下,寒雾升起
    • C. 白天来临,阳光普照
  2. 诗人通过“犹当依远树”想表达什么?

    • A. 对远处树木的依恋
    • B. 渴望远行
    • C. 对树木的厌倦
  3.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爱情的思考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探讨
    • C. 对城市生活的描绘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1. 李益的《水亭夜坐赋得晓雾》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益更侧重于内心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 孟浩然的《春晓》则体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情感基调与李益的沉思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李益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