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法才师》

时间: 2025-01-11 14:06:53

才公南华别,不见八年许。

瓣香宗混融,只眼半唐举。

聊将笋蕨觜,戏作冠剑语。

天还在壶中,云却归何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法才师
才公南华别,不见八年许。
瓣香宗混融,只眼半唐举。
聊将笋蕨觜,戏作冠剑语。
天还在壶中,云却归何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赠予法才师的,诗人感慨与他在南华相别,已经有八年未见。香瓣的香气与宗教信仰交融,只能通过眼前的半部唐书来追忆往事。诗人闲聊时提到笋和蕨菜,开玩笑说这就像是戴上剑冠的对话。可是,天依然在壶中,云却不知要归往何处。

注释:

  • 才公:指法才师,可能是诗人敬仰的朋友或老师。
  • 南华:指南华山,可能是他们相别的地方。
  • 瓣香:指花瓣的香气。
  • 宗混融:宗教和文化的交融。
  • 半唐举:半部唐书,暗指唐代的文学或文化。
  • 笋蕨:笋和蕨菜,指自然界的食材。
  • 冠剑语:比喻一种高雅的谈吐或风雅的交流。
  • 壶中天:可能是指一种境界或状态。
  • 云何处:云的去处,象征不确定的未来或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他与法才师相别多年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八年的分离使得诗人感慨万千,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的探讨。

诗歌鉴赏:

《赠法才师》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感与生活哲理的诗作。诗人在与法才师的相别八年后,心中涌起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得以传达。开篇提到的“才公南华别”立即勾起了读者对友谊和时间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瓣香宗混融”展示了对宗教与文化交融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视角。

“聊将笋蕨觜,戏作冠剑语”这一句中,诗人运用自然之物与高雅文化的对比,既表现了日常生活的简单,又流露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最后一句“天还在壶中,云却归何处”则揭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在情感上自然而流畅,透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才公南华别:提示与法才师的相别,表明深厚的友情。
    2. 不见八年许:时间的流逝让思念愈发浓烈。
    3. 瓣香宗混融:花香与宗教文化的交融,象征生活的多元。
    4. 只眼半唐举:对往昔的追忆,表明对文化的珍视。
    5. 聊将笋蕨觜:自然的简单与高雅交流的对比。
    6. 戏作冠剑语:轻松幽默的交流方式,富有生活气息。
    7. 天还在壶中:暗喻理想或境界的追求。
    8. 云却归何处:哲理性的思考,表明对未来的迷茫。
  •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与高雅、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 隐喻:使用“壶中天”与“云”暗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拟人:通过情感的表达,让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的珍视与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探讨了生活的多样性和对未来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哲学的反思,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瓣香:象征友谊的芬芳与文化的滋养。
  • 笋蕨:代表自然的简单与生活的质朴。
  • :象征内心的理想与追求的境界。
  • :象征未来的不确定性与探索的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赠法才师》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万里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瓣香”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友谊与文化的交融
    C. 时间的流逝
    D. 对生活的无奈

  3. “云却归何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时间的珍惜
    C. 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
    D. 对友谊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赠法才师》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杜甫更加突出对家国的忧虑,而杨万里则透出对生活的哲思和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相关研究文章:对杨万里诗歌的探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