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将军还边》

时间: 2025-01-11 11:17:57

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时。

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

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垄迟。

圣心戎寄重,未许让恩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时。
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
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垄迟。
圣心戎寄重,未许让恩私。

白话文翻译:

白马骑士在傍晚时分扬鞭出发,
他独自带着轻骑兵出征,暗中与伏兵约定。
雨雪使军队转移得很远,旗帜在垄上显得迟缓。
皇上的心情寄托在将军身上,不允许将恩宠让给私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羽林儿:指骑兵,羽林指的是羽毛装饰的军队,强调其轻巧。
  • 薄暮:指黄昏、傍晚时分。
  • 轻骑:指轻装骑兵,灵活机动。
  • 伏兵:隐藏在暗处准备突袭的部队。
  • 旌旗:军旗。
  • 圣心:皇帝的心意或期望。
  • 戎寄:指军队的寄托和依靠。
  • 恩私:恩情与私人之间的关系。

典故解析:

此诗虽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表现出唐代士人对边疆将士的关心与支持,反映了当时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和对将军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约765年-约830年),字少连,号青丘,唐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边疆生活,表现出对国家和士兵的关心。李益的诗风清新俊逸,感情真挚,常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士的敬仰。

创作背景:

《送韩将军还边》创作于唐代,正值边疆动荡时期,李益以此诗表达对将军韩某的送别之情,同时寄托对国家安定的期望。

诗歌鉴赏:

《送韩将军还边》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送别诗,诗中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边塞将士的生活与境遇。首句“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时”,描绘出骑士在黄昏时分出发的情景,透过“白马”与“扬鞭”的描写,展现了将军的英俊与勇敢,营造出一种动感和紧迫感。

接下来的“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显示出将军的决策与机智,暗示了战斗的隐秘与复杂。雨雪的描写在“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垄迟”中,进一步渲染了边疆的严酷环境,暗示了征战的不易和将士的忠诚。

最后两句“圣心戎寄重,未许让恩私”则展现了对将军的重视与期望,表达了皇帝对将军的信任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心,抒发出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涵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体现了李益对边疆将士的深切关怀与对国家安宁的期盼,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时:描绘了骑士在傍晚时分骑着白马出发的情景,表达了将士的英勇与风采。
  2. 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暗示将军独自带着轻骑兵出征,显示出他的果敢与智谋。
  3. 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垄迟:雨雪使得军队的移动延缓,反映了边疆恶劣的自然条件。
  4. 圣心戎寄重,未许让恩私:强调皇帝对将军的重视,以及对将士忠诚的期望,表明了国家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将士比作“羽林儿”,形象生动。
  • 对仗:句子结构工整,使得诗歌韵律感强。
  • 排比:通过连续的描写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将军的敬仰与送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心,展现了将士的忠诚与剽悍,以及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马:象征着英勇与高洁。
  • 羽林:代表轻骑兵,具有灵活与机动的特性。
  • 雨雪:象征边疆的艰难与困苦。
  • 旌旗:代表军队的荣誉与使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马羽林儿”指什么?

    • A. 步兵
    • B. 骑兵
    • C. 弓箭手
  2. “雨雪移军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绝望
    • C. 困苦
  3. 诗中提到的“圣心”指代谁?

    • A. 将军
    • B. 皇帝
    • C. 士兵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李益的《送韩将军还边》与王昌龄的《出塞》都描绘了边疆的生活和将士的忠诚,但李益更多表现了对将军的个人情感,而王昌龄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两者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厚重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李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