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六首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7:24:02

积雨兼数旬,天气凉有馀。

青苔交户庭,始觉人迹疏。

地主多闲园,可以种我蔬。

儿童四五人,蔓草相与锄。

既倦则归休,卧阅床上书。

无事且为乐,何者为名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积雨兼数旬,天气凉有馀。
青苔交户庭,始觉人迹疏。
地主多闲园,可以种我蔬。
儿童四五人,蔓草相与锄。
既倦则归休,卧阅床上书。
无事且为乐,何者为名誉。

白话文翻译:

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天气凉爽而且还剩余些许寒意。
青苔铺满了庭院,开始感到人迹稀疏。
房主们的闲置园地,可以用来种植我的蔬菜。
几个小孩四五个,正和蔓草一起拔除杂草。
疲倦了就回家休息,躺在床上看书。
无所事事的时候就寻求乐趣,何必在乎名声和荣誉呢?

注释:

  • 积雨:指连续的降雨。
  • 兼数旬:指持续了好几周。
  • 青苔: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象征着荒凉和无人打理。
  • 人迹疏:形容人烟稀少,环境清幽。
  • 地主:指拥有土地的人。
  • 闲园:指空闲的园子。
  • 蔓草:指生长蔓延的杂草。
  • 归休:指回家休息。
  • 卧阅:躺着阅读。

典故解析:

无明显典故,但反映了元代社会中农民的生活和闲适的田园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季高,元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作在元代诗坛颇具影响力,以其清新自然、情真意切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遣兴六首》是刘基在闲暇时所作,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乐趣,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遣兴六首 其二》通过描绘连续下雨后的凉爽天气和宁静的田园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前两句“积雨兼数旬,天气凉有馀”开篇以自然环境引入,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接着通过“青苔交户庭,始觉人迹疏”展示了一个安静、清幽的庭院,隐喻着生活的单调与惬意。

诗中提到的“地主多闲园,可以种我蔬”表达了对自给自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土地的依恋与对自然的依赖。而“儿童四五人,蔓草相与锄”则描绘出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展现了孩子们在田间劳作的天真无邪,增加了诗的生活气息。

最后两句“无事且为乐,何者为名誉”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强调在无所事事时寻找乐趣的重要性,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质疑名利的价值。整首诗情景交融,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传达出对名利的淡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积雨兼数旬:说明天气的变化,强调时间的持续性。
  • 天气凉有馀:进一步描绘出下雨后的凉爽感受。
  • 青苔交户庭:引入视觉意象,营造出一种被自然覆盖的感觉。
  • 始觉人迹疏:反映出一种孤独和宁静的氛围。
  • 地主多闲园:揭示出土地闲置的现象,暗含对农业的思考。
  • 可以种我蔬:表达希望自给自足的愿景。
  • 儿童四五人:生动地表现出乡村生活的画面。
  • 蔓草相与锄:展现出劳动的场景,充满生活气息。
  • 既倦则归休:表现出一种疲惫后的自然归宿。
  • 卧阅床上书:强调了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 无事且为乐:探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 何者为名誉:引发对名利的反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积雨兼数旬,天气凉有馀”,形成了整齐的句式。
  • 意象:如“青苔”、“儿童”,丰富了诗的意境。
  • 反问:如“何者为名誉”,引导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淡泊,表现出对自然、平淡生活的热爱,强调在生活中找到乐趣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青苔:象征着自然和宁静,代表一种被遗忘的美好。
  • 儿童:象征着纯真与活力,反映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闲园:象征着闲适与自由,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积雨”指的是: A. 下雨很少
    B. 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
    C. 天气晴朗
    答案:B

  2. 诗人对于名誉的态度是: A. 非常看重
    B. 认为无所谓
    C. 希望追求
    答案:B

  3. 诗中描绘的儿童在做什么? A. 玩耍
    B. 劳作
    C. 听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也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更强调对自然的顺应与归属感。
  •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通过山水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虽同样表现出隐逸生活的乐趣,但更加注重精神上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田园诗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