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次韵刘青田咏愁》
时间: 2025-01-27 03:23: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声声慢 次韵刘青田咏愁
作者:王士禄 〔清代〕
难搜难括,非去非来,做成一寸千曲。
欲尽根株,除是马还生角。
任教春风荡涤,只昏昏月黄烟绿。
甚追逐,最难拼更是天寒茅屋。
漏向眉间一半,揽清镜已觉雾萦烟蹙。
仿佛真形,五岳寸心矗矗。
能令酒来都化,作鲛珠界破幽独。
算千种,还谁解区别细目。
白话文翻译:
这愁苦难以寻找和捉摸,似乎既不是离去也不是归来,竟成就了这一寸间的千种曲折。想要了结这根源,除了是马身上的角仍在生长。任凭春风如何荡涤,终究只能在昏沉月光与了无生气的烟雾之间徘徊。真是追逐不定,最难拼凑的还是那寒冷的茅屋。漏水滴落在眉间一半,揽着清镜却已觉雾气缭绕、烟雾重重。仿佛真有形状,五岳之中,心中却屹立不倒。能够让酒都化为无形,作成鲛珠界,破开那幽深的孤独。算来千种情绪,唯有谁能理解那细微的差别?
注释:
- 非去非来:既不是离去,也不是回来,形容一种模糊的状态。
- 做成一寸千曲:指内心愁苦的复杂性。
- 根株:植物的根基,比喻事物的本源。
- 马还生角:比喻事情仍在发展,未能结束。
- 昏昏月黄烟绿:描绘春天的朦胧景象。
- 天寒茅屋:比喻孤独和寒冷的生活境遇。
- 清镜:指清澈的镜子,象征自我反省。
- 鲛珠:传说中鲛人所产的珠子,象征珍贵而又孤独的东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士禄,清代诗人,擅长填词,风格清新,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他的诗作常蕴含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困扰时期,诗人借此表达内心的愁苦与无奈,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情感共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愁苦的复杂性。开头几句直入主题,诗人用“难搜难括”来形容心中的愁苦,感情深沉而难以言表。接着,通过对春风、月光和烟雾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却又无法摆脱的孤独与惆怅。
“漏向眉间一半”一句,形象地表现诗人自我反省中的微妙情感。这种情感在“仿佛真形,五岳寸心矗矗”中达到高潮,五岳的巍峨与心中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一种深沉而顽强的情感。最后,诗人以鲛珠的意象结束,暗示了孤独中仍然存在的珍贵情感,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都十分出色,充分体现了王士禄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情感的细腻捕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难搜难括,非去非来:表明愁苦的捉摸不定,既没有离去的痛苦,也没有归来的安慰。
- 做成一寸千曲:愁苦如同千种曲折,难以归纳总结。
- 欲尽根株,除是马还生角:想要彻底了解根本,然而事情总在发展,无法结束。
- 任教春风荡涤,只昏昏月黄烟绿:任凭春风如何洗涤,终究还是在昏暗的环境中徘徊。
- 甚追逐,最难拼更是天寒茅屋:追逐的过程最难以拼凑的就是那种寒冷的孤独感。
- 漏向眉间一半,揽清镜已觉雾萦烟蹙:滴水声响在眉间,与清镜对照,已觉雾气缭绕。
- 仿佛真形,五岳寸心矗矗:心中形象如五岳般屹立,坚韧不拔。
- 能令酒来都化,作鲛珠界破幽独:能使酒化为无形,象征着孤独中的珍贵情感。
- 算千种,还谁解区别细目:虽然有千种情感,但又有谁能够理解其中的细微差别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千曲,形象生动。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荡涤”的能力,赋予生命感。
- 对照:通过对比五岳的巍峨与心中的愁苦,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愁苦的深刻体会,反映了在孤独中对珍贵情感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内心的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温暖与希望,却又无法驱散内心的愁苦。
- 月黄烟绿:描绘出一种朦胧而忧伤的景象,反映出内心的迷惘。
- 五岳:代表坚定与永恒,与愁苦形成鲜明对比。
- 鲛珠:象征珍贵而孤独的情感,蕴含深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非去非来”指的是什么状态?
- A. 离去的忧伤
- B. 模糊的状态
- C. 归来的安慰
- D. 完全的快乐
答案: B
-
“漏向眉间一半”中的“漏”指什么?
- A. 漏水
- B. 漏光
- C. 漏风
- D. 漏声
答案: A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快乐的追求
- B. 对愁苦的深刻体会
- C. 对爱情的向往
- D.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林黛玉的《葬花吟》,同样表达了愁苦与孤独。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女性的愁苦。
诗词对比: 对比王士禄的《声声慢》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截然不同,前者更为细腻内敛,后者则显得豪放奔放。李白以酒解愁,王士禄则在愁苦中寻求理解,体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方式。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王士禄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