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升元观绿筠轩》

时间: 2025-02-04 16:30:16

带郭轩楹映绿筠,八窗潇洒总宜人。

风生密叶蛟龙舞,露下寒梢翡翠匀。

不待剪裁调律吕,若为惆怅忆伶伦。

五城双阙烟尘隔,且傍林峦寄此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带郭轩楹映绿筠,
八窗潇洒总宜人。
风生密叶蛟龙舞,
露下寒梢翡翠匀。
不待剪裁调律吕,
若为惆怅忆伶伦。
五城双阙烟尘隔,
且傍林峦寄此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庭院,绿竹掩映着带有郭栏的轩窗,八扇窗户开阔而又雅致,令人心情愉悦。微风吹拂,密集的树叶仿佛蛟龙在舞动,露珠在寒冷的枝梢上均匀地闪烁。在这里,不需要剪裁和调律的乐器,若是为了惆怅的情绪,便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五城和双阙被烟尘隔断,暂且依偎在这山林之间,寄托我的身心。

注释

  • 带郭轩楹:带有栏杆的轩窗。
  • 绿筠:绿竹,象征清新和生机。
  • 八窗潇洒:八扇窗户开阔,给人一种洒脱的感觉。
  • 蛟龙舞:形容树叶在风中摇曳,生动形象。
  • 惆怅忆伶伦:因思念而感到惆怅,伶伦是古代乐器,暗指音乐和情感的联系。
  • 五城双阙:指五城和双阙,象征着繁华和隔离的现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梦得,号太白,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又有细腻的情感,擅长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寄题升元观绿筠轩》创作于元代的一个山水园林之中,诗人以个人情感为核心,借助自然景观描绘内心的惆怅与寄托,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寄题升元观绿筠轩》是一首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佳作。开首两句通过对绿竹和轩窗的描写,创造出一个清幽雅致的环境。诗人以“总宜人”来强调这种环境的舒适与愉悦,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向往。接下来的“风生密叶蛟龙舞”,则通过生动的比喻,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动态感,仿佛自然在与人对话。

转折至中间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惆怅,特别提到“伶伦”,暗示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展示了他内心的复杂情绪。最后两句以“烟尘隔”描绘了外界的隔绝,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宁静寄托的渴望。

整首诗的情感在轻快与惆怅之间切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反思,体现出一种旷达的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带郭轩楹映绿筠:描绘一个带有栏杆的屋檐,绿竹倒映其中,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八窗潇洒总宜人:八扇窗户开阔,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 风生密叶蛟龙舞:风吹动树叶,像蛟龙般舞动,传达出自然的生机。
  • 露下寒梢翡翠匀:露珠在寒冷的枝梢上闪烁,像翡翠一样均匀,增添了视觉的美感。
  • 不待剪裁调律吕:不需要乐器的调律,暗示自然的声音比人为的音乐更动听。
  • 若为惆怅忆伶伦:因思念而感到惆怅,怀念往昔的乐器和音乐。
  • 五城双阙烟尘隔:五城与双阙被烟尘隔开,象征着繁华的隔离与疏远。
  • 且傍林峦寄此身:诗人选择依偎在山林之间,寄托自己的身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蛟龙舞”形象生动,传达出自然的活力。
  • 拟人:风生密叶,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带郭轩楹”与“八窗潇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在纷繁的世事中寻求内心安宁的渴望,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筠:象征着生命、希望与清新。
  • 寒梢:代表冷寂与孤独。
  • 露珠:象征纯洁与美好,传达出自然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环境主要是哪些元素? A. 水、山、花
    B. 竹、窗、叶
    C. 风、云、月
    答案:B

  2. “蛟龙舞”这个比喻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寂静
    B. 生机
    C. 无奈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伶伦”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古代乐器
    C. 一位诗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刘基的《寄题升元观绿筠轩》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刘基多了份惆怅,王维则更趋向于宁静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