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呈石末公》

时间: 2025-04-28 04:06:41

前飞鵨鹄后鴐鹅,天阔风高柰汝何。

不羡焦头居上客,空怜舐痔得车多。

深山虎豹来城市,落日鼪鼯出薜萝。

薇蕨可羹鱼可脍,白云长自在岩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事呈石末公
前飞鵨鹄后鴐鹅,
天阔风高柰汝何。
不羡焦头居上客,
空怜舐痔得车多。
深山虎豹来城市,
落日鼪鼯出薜萝。
薇蕨可羹鱼可脍,
白云长自在岩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飞鸟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前面是鸿鹄,后面是鸭鹅,天空广阔,风高得让你无所适从。我并不羡慕那些高处不胜寒的客人,只是空惹怜悯,觉得那些只会舔舐伤痔的人,竟然有这么多的车马。深山中的猛兽虎豹却能来到城市,落日时分鼪鼯从薜萝中出现。蕨菜可以做汤,鱼可以做刺身,白云在山岩的边缘悠然自得。

注释:

  • 鵨鹄:指的是一种高飞的鸟(鸿鹄)。
  • 鴐鹅:指的是低飞的鸟(鸭鹅)。
  • 焦头:比喻高位者,焦头烂额,意指烦恼。
  • 舐痔:舔舐伤痔,形容人生活的窘迫。
  • 鼪鼯:一种小型的哺乳动物,类似于鼹鼠。

典故解析:

  • 鸿鹄:出自《庄子》,象征高远的志向。
  • 白云: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景升,号季高,元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是元代文学的杰出代表,曾参与建立明朝,作品多涉及山水、人生哲理与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末明初,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飞鸟、猛兽的描绘,表达对自由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反映出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由与自在生活的向往。开头的“前飞鵨鹄后鴐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鸟类在广阔天空中自由飞翔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而后半部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讽刺则显得更加深刻。“不羡焦头居上客”,显示出一种对高位者的冷漠与无奈,反映出对社会不公的深切体悟。整体上,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却又通过对比展示了人间的纷扰与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深思。诗中蕨菜与鱼的意象,也象征着田园生活的淡泊与恬静,传达出一个理想化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前飞鵨鹄后鴐鹅:描绘天空中飞翔的鸟,象征自由。
  2. 天阔风高柰汝何:对自由的渴望与无奈,问君何以自处。
  3. 不羡焦头居上客:指不羡慕高位者的生活。
  4. 空怜舐痔得车多:可怜那些生活困顿却拥有物质的人。
  5. 深山虎豹来城市:猛兽入城,反映社会动荡。
  6. 落日鼪鼯出薜萝:自然中的小动物,隐喻自然与城市的交错。
  7. 薇蕨可羹鱼可脍:自然食材,象征简单质朴的生活。
  8. 白云长自在岩阿:白云代表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类比作自由的象征。
  • 对仗: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形成对比,强调主题。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批判了社会的不公与人们内心的无奈,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鵨鹄:象征高远志向与自由。
  • 焦头:象征高位者的烦恼。
  • 蕨菜和鱼:象征淳朴的田园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前飞鵨鹄”代表什么?

    • A. 高飞的鸟类
    • B. 低飞的鸟类
    • C. 夜间的动物
    • D. 植物
  2. 诗人对“焦头居上客”的态度是?

    • A. 羡慕
    • B. 无所谓
    • C. 不羡慕
    • D. 赞美
  3. “白云长自在岩阿”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虑
    • B. 自由自在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自然的恐惧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刘基《感事呈石末公》王维《山中问答》,两者都对自然表达了向往,但刘基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而王维则突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