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兴 其四十五》
时间: 2025-02-04 15:42: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旱草不生,一雨青满地。
新荑与旧蘖,好丑各自媚。
喈喈黄莺吟,习习玄鸟至。
闲庭人迹稀,白日澹清气。
平生孟公绰,庶足无妄觊。
但愿长若斯,拨置身外事。
白话文翻译
长时间干旱,草木无法生长,经过一场大雨,地面上变得青翠欲滴。新芽与旧枝,各有各的美丽。黄莺在枝头欢快地鸣叫,玄鸟轻盈地飞来。闲散的庭院中人迹稀少,阳光明亮,空气清新。平生像孟尝君那样清高,便足以不再有不切实际的渴望。只希望能像现在这样,拨开世俗的纷扰,专心于自己的事。
注释
- 久旱:长时间干旱。
- 草不生:草木因缺水而无法生长。
- 新荑与旧蘖:新芽与旧枝,指新旧植物的生长。
- 喈喈:形容鸟鸣的声音。
- 玄鸟:指特定的鸟类,通常指燕子等。
- 闲庭人迹稀:指庭院清静,人迹罕至。
- 平生孟公绰:孟尝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士人,意指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
- 庶足无妄觊:希望可以不再有虚幻的追求。
- 拨置身外事:希望能够超脱世俗,远离纷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诗人、政治家。他不仅在诗词方面有深厚的造诣,还在政治上有所贡献。刘基的诗风多样,兼收并蓄,既有豪放的风格,也有细腻的描写,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刘基晚年,背景是他在仕途和个人生活中的思考与反思。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体现了他对生活的豁达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旅兴 其四十五》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久旱草不生,一雨青满地”描绘了久旱之后的生机,象征着希望与新生。雨水滋润了大地,正如生活中希望的降临,使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
接下来的“新荑与旧蘖,好丑各自媚”,则引出了新旧交替的哲理,无论是新生的事物还是旧有的存在,各有各的美丽与价值。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规律的美妙,也反映了诗人对不同事物的包容与理解。
“喈喈黄莺吟,习习玄鸟至”则通过生动的鸟鸣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与情趣。诗人在闲庭中目睹这一切,感受到的“白日澹清气”,让人心生宁静,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无争的理想境地。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他希望能像孟尝君那样过上清高的生活,超脱于世事的纷扰。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又融入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展现了他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旱草不生,一雨青满地:描绘了干旱后的雨水带来了生机,象征希望的到来。
- 新荑与旧蘖,好丑各自媚:强调了生命的多样性与每种生命的独特之美。
- 喈喈黄莺吟,习习玄鸟至:通过鸟鸣表现春天的生机,营造出和谐的自然氛围。
- 闲庭人迹稀,白日澹清气:描绘出一个宁静的环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静。
- 平生孟公绰,庶足无妄觊:表露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追求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 但愿长若斯,拨置身外事:期望能保持这种宁静,远离世俗的烦恼。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新荑与旧蘖,好丑各自媚”,工整的对仗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拟人:如“黄莺吟”,使得自然景象更加生动。
- 比喻:隐含的比喻在于雨水象征希望与重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希望能在纷繁的世事中保持一份宁静与淡泊,超越世俗的欲望,寻求内心的平和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木:象征生命与希望。
- 黄莺:代表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白日:象征光明与清澈的心境。
- 闲庭:象征宁静的生活环境。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黄莺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春天、幸福与美好的生活。
- 孟尝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士人,象征着清高、理想与不屈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刘基
- C. 李白
-
诗中“久旱草不生”的意思是什么?
- A. 草木茂盛
- B. 干旱导致草木无法生长
- C. 雨水滋润大地
-
诗人在最后希望能超脱于什么?
- A. 世俗的纷扰
- B. 自然的法则
- C. 生活的贫困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旅兴 其四十五》均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世的思考,但《春望》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感和对国家的忧虑,而《旅兴 其四十五》则显得更加宁静与淡泊。
粗略解读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情感基调使得两首诗在意象表达和主题思想上有所不同,反映出诗人各自的生活经历和对生命的理解。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与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