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王孙/忆王孙》
时间: 2025-01-26 23:29:54意思解释
怨王孙/忆王孙
作者: 佚名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梦断漏悄。愁浓酒恼。
宝枕生寒,翠屏向晓。
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
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又去。
忍把归期负。此情此恨此际,
拟托行云。问东君。
白话文翻译:
梦醒时分,漏声微弱,愁苦的心情如酒般浓烈令人烦恼。
宝枕已经生冷,翠屏在晨曦中显得苍白。
门外是谁在扫除那残留的花瓣?昨夜的风依旧在吹。
玉箫的音声已断,游子又身在何方?春天又悄然离去。
我忍心把归期辜负,这时此情此恨,
不禁想借浮云托付,问问春天的君王。
注释:
- 梦断: 梦醒,形容梦境的结束。
- 漏悄: 漏水声微弱,指时间的流逝。
- 愁浓酒恼: 形容愁苦的心情如浓酒一般令人烦恼。
- 宝枕: 指枕头,这里用以形容孤独的夜晚。
- 翠屏: 翠绿色的屏风,象征着美好而又冷清的环境。
- 残红: 指凋零的花瓣。
- 玉箫: 一种乐器,这里用来象征远方的音信。
- 东君: 春天的君王,古代对春天的美好称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怨王孙》是宋代一首流传甚广的词作,作者不详,许多诗人和词人都曾对此曲进行改编和吟咏。宋代的词风以细腻的情感和婉约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纠葛的时代,词中流露出对离别、孤独和春天流逝的深切感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怨王孙》以梦境的破碎开始,首先引入了词人内心的愁苦。这种愁苦不仅来源于个人情感的失落,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忧虑。诗中提到的“愁浓酒恼”,用浓酒比喻愁苦,生动地表达了这种情感的沉重。接着提到的“宝枕生寒”,让人感受到孤独的夜晚带来的冷清与凄凉,而“翠屏向晓”则暗示着晨曦的到来却无法驱散内心的阴霾。
“门外谁扫残红”中的“残红”象征着那些逝去的美好,既有春花的凋零,也隐喻着人事的无常。接下来,词人提到“玉箫声断”,不仅描绘了遥远的音信中断,也传达了一种对故人的思念与追寻。
最后的“忍把归期负”,表达出一种无奈与痛苦,尽管对归期的渴望依旧,但却无法实现。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离别愁苦的深刻反思,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梦断漏悄: 形象地描绘了梦境的破裂和时间的静谧。
- 愁浓酒恼: 愁苦的心情如酒般浓烈,表现出情感的压抑。
- 宝枕生寒: 寓意孤独和寒冷的夜晚,反映内心的孤寂。
- 翠屏向晓: 晨光照射下的屏风,象征着希望,却又显得苍白。
- 门外谁扫残红: 引发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叹。
- 玉箫声断人何处: 诗人对远方人的思念,加深了离别的痛苦。
- 春又去: 唤起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 忍把归期负: 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表达对未来的渴望。
- 此情此恨此际: 强调此时此刻的情感状态。
- 拟托行云: 诗人希望借助流云传达情感,隐喻对自由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 “愁浓酒恼”将愁苦比作浓酒,生动形象。
- 拟人: 将春天称为“东君”,赋予春天以人格。
- 对仗: 整首词在句式上有着明显的对仗和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情感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 梦: 代表对美好回忆的寄托与希望。
- 酒: 象征愁苦,暗示情感的沉重。
- 宝枕与翠屏: 代表孤独与冷清,反映内心的感受。
- 残红: 象征逝去的美好,唤起对往昔的怀念。
- 玉箫: 代表远方的音信与思念,增强了离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愁浓酒恼”意指什么? A. 高兴
B. 忧愁
C. 感动 -
“玉箫声断”中“玉箫”象征什么? A. 春天
B. 远方音信
C. 花瓣 -
整首诗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喜悦
B. 离别与思念
C. 旅行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一剪梅》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怨王孙》更侧重于对离别情感的深刻表现,而李清照的作品则多表现对幸福时光的回忆与珍惜。两者均展现了女性在情感上的细腻与敏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