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茅舍)》
时间: 2025-02-04 17:36:46意思解释
满庭芳(茅舍)
作者: 史浩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柴作疏篱,茅编小屋,绕堤苦竹黄芦。
老翁蜗处,却自乐清虚。
理钓何妨钩直,据琴又不管弦无。
逍遥处,都捐世虑,忘我亦忘渠。
雨余。添美景,眉横山妩,脸媚花腴。
笑凡间粉黛,浓抹轻涂。
客至三杯薄酒,欲眠后一枕蘧蘧。
起来见,龟翻鹤舞,却是寿星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翁居住在一个茅草屋里,周围环境清幽,竹子和芦苇环绕着小屋。老翁乐于无忧无虑的生活,钓鱼弹琴皆不在意。生活在这逍遥的地方,他抛弃了世俗的烦恼,甚至忘记了自己。雨后,景色更加美丽,山恰似眉毛,花像是娇艳的脸庞。他嘲笑世间的女子,妆容浓淡各异。客人来访,喝上三杯薄酒,酒后欲眠,枕边是柔软的草。醒来时,看见龟翻鹤舞,仿佛看到了长寿的象征。
注释
- 疏篱: 稀疏的篱笆。
- 蜗处: 蜗牛般的慢生活,意指安静闲适的居所。
- 清虚: 清静而虚无,形容心境。
- 钓: 钓鱼。
- 弦无: 弦乐器没有音符,形容随意。
- 逍遥处: 逍遥自在的地方。
- 眉横山妩: 山的形状如人的眉毛,形容山的美丽。
- 脸媚花腴: 花朵娇艳如女子的脸庞,形容花的丰美。
- 蘧蘧: 柔软的草,形容枕头的舒适。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龟翻鹤舞”象征着长寿和吉祥,龟在传统文化中常常代表长寿,鹤则是仙鹤,象征着高洁和长寿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词与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俗,风格清新,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身处社会动荡时期,内心渴望宁静安逸的生活,借自然景色传达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满庭芳(茅舍)》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篇,以清新自然的景色和宁静的生活状态来表现诗人的心境。诗的开头,老翁住在茅屋中,周围是青翠的竹子和芦苇,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田园氛围。这种环境不仅是外在的自然景观,更是内心宁静的反映。
诗中“理钓何妨钩直,据琴又不管弦无”一语,表现出老翁对生活的随性和无拘无束,钓鱼和弹琴都是他自得其乐的方式。这里不仅是对个人生活态度的描绘,也隐含了对世俗繁华的嘲讽。
随着诗的推进,雨后的美景更添诗意,“眉横山妩,脸媚花腴”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更赋予了山花以人的情感,显示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的最后,客人来访,三杯薄酒,简单而温馨的场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反映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柴作疏篱: 描述篱笆为柴火制作,显得简单而自然。
- 茅编小屋: 茅草搭建的小屋,体现了简朴的生活方式。
- 绕堤苦竹黄芦: 环绕着小屋的竹子和芦苇,描绘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 老翁蜗处: 老翁在这宁静的地方安居,生活无忧。
- 却自乐清虚: 享受清静的生活,心境自得。
- 理钓何妨钩直: 钓鱼时不拘小节,表现了生活的随意。
- 据琴又不管弦无: 弹琴时不在意音律,体现自由自在。
- 逍遥处,都捐世虑: 在这种逍遥的地方,抛弃了世俗的烦恼。
- 忘我亦忘渠: 忘了自己,也忘了他人,体现了超脱感。
- 雨余。添美景: 雨后增添了自然的美丽。
- 眉横山妩,脸媚花腴: 山与花的美丽比喻,赋予自然人性化的美感。
- 笑凡间粉黛,浓抹轻涂: 对于世间女子的妆容,流露出一种轻松和幽默。
- 客至三杯薄酒: 描述朋友来访,喝几杯酒的温馨场面。
- 欲眠后一枕蘧蘧: 睡觉时枕着柔软的草,体现舒适。
- 起来见,龟翻鹤舞: 醒来时看到自然的美景,象征着长寿与吉祥。
- 却是寿星图: 归结为长寿的象征,给人以美好的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 “眉横山妩”将山比作人的眉毛,生动形象。
- 拟人: 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类情感,增加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 诗句中常用对仗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和谐优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隐逸生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柴篱: 象征简朴与自然。
- 茅屋: 象征隐逸与安宁。
- 竹与芦: 象征自然与生命的延续。
- 老翁: 象征智慧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 雨后美景: 象征新生与希望。
- 龟与鹤: 象征长寿与吉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老翁的居所是什么样的?
A. 豪华的别墅
B. 茅草小屋
C. 石头房子
D. 木屋 -
诗中提到“雨余”后,增加了什么?
A. 烟雾
B. 美景
C. 寒冷
D. 纷争 -
诗的最后提到的“寿星图”象征什么?
A. 财富
B. 事业成功
C. 长寿与吉祥
D. 爱情美满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的诗篇。
诗词对比:
史浩的《满庭芳(茅舍)》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但史浩的诗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陶渊明则更强调个人的自我归属感和对世俗的抗拒。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均为隐逸文化的杰出代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
以上是对《满庭芳(茅舍)》的详细解析和介绍,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