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题黄楚桥先生读书秋树根图》
时间: 2025-01-26 03:27: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凝神独坐。听西风落叶,萧萧簌簌。处士名山期不朽,肯向红尘歌哭。石上开函,林间抱膝,万卷千回读。古人堪质,丝纶应自满腹。曾记馆对斜阳,园留春色,总是藏书塾。冷却骚场丝管歇,往事依依心目。三径虽荒,遗经自守,一脉书香续。知音何处,一任声出空谷。
白话文翻译
我静心独坐,倾听西风带来的落叶声,沙沙作响。作为一名隐士,我期望能在名山中留下不朽之名,怎会愿意在红尘中歌唱和哭泣呢?在石头上打开书函,坐在林间抱膝而读,反复阅读万卷书籍。古人的智慧可以品味,文采自然应充盈心腹。我曾记得在书馆对着斜阳,花园中留存春色,这一切都是藏书的地方。如今繁华已逝,丝竹声停歇,往事在心中缠绕。虽然三条小路已然荒废,但我依旧守护着留下的经典,书香依然延续。知音何在?任凭声音传出空谷。
注释
- 凝神:静心、专注。
- 处士:隐士,志向高远的人。
- 红尘:指世俗的生活与纷扰。
- 丝纶:指文采、文笔。
- 馆:指书馆、藏书的地方。
- 斜阳:夕阳,象征时光流逝。
- 书香:书籍的芬芳,象征文化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琏,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以自然和读书为题材,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秋天时节,作者独坐于自然中,感受季节更替和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书籍的热爱与对人世纷扰的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百字令》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开头的“凝神独坐”设定了一个静谧的氛围,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秋风袭来,落叶纷飞的场景。诗中提及的“处士名山期不朽”,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隐士生活的宁静与自在,使人心向往之。
“石上开函,林间抱膝”展现了读书时的专注与沉浸,书籍成为诗人心灵的寄托。古人的智慧与文采也在此得到赞赏,诗人希望能在知识中找到自我,实现精神的丰盈。回忆往昔的“馆对斜阳,园留春色”,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营造出一种怀旧与思索的氛围。
结尾部分“知音何处,一任声出空谷”,则是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孤独与落寞。这不仅是对自己读书生涯的回顾,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深思。整首诗浑然一体,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凝神独坐:表达了诗人安静而专注的心态。
- 听西风落叶,萧萧簌簌: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处士名山期不朽:表明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想要在名山中留下自己的名声。
- 肯向红尘歌哭:拒绝世俗的喧嚣,不愿意沉浸在红尘中。
- 万卷千回读:表现出诗人对书籍的热爱,反复阅读,深入理解。
- 丝纶应自满腹:古人的智慧和文采应当充盈于心。
- 曾记馆对斜阳:回忆往昔,在书馆中看书的情景,充满温馨与怀旧。
- 冷却骚场丝管歇:诗人对往事的缅怀,时代的变迁让他感到失落。
- 三径虽荒,遗经自守:即使小路荒废,依旧守护着传承下来的经典。
- 知音何处,一任声出空谷:感慨知音难觅,任凭自己的声音在空谷回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读书比作“守经”,表达对知识的珍视。
- 拟人:落叶的声音“萧萧簌簌”赋予了自然以生命感。
- 对仗:“石上开函,林间抱膝”对称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读书的热爱与人生理想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和隐士生活的宁静之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天的渐行渐远和时光的流逝。
- 落叶:代表生命的轮回和无常。
- 书卷:象征知识与智慧。
- 斜阳:表达怀旧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希望在何处留下不朽的名声?
- A. 红尘
- B. 名山
- C. 书馆
- D. 林间
-
诗中提到的“丝纶”指的是什么?
- A. 文采
- B. 乐器
- C. 风筝
- D. 竹子
-
诗人对往事的态度是?
- A. 忘却
- B. 怀念
- C. 愤怒
- D. 喜悦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熊琏的《百字令》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均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熊琏更强调知识的价值,而陶渊明则描绘了理想的世外桃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