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 其三》

时间: 2025-01-26 02:30:31

宿云留暝色,细雨逼残春。

芳树看红湿,垂杨亦翠颦。

高风吹燕翼,定水涨鱼鳞。

渐恐年华改,桃源忆晋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雨 其三 刘攽 〔宋代〕 宿云留暝色,细雨逼残春。芳树看红湿,垂杨亦翠颦。高风吹燕翼,定水涨鱼鳞。渐恐年华改,桃源忆晋人。

白话文翻译:

夜间的云彩留住了暮色,细细的雨滴逼近了残春。芳香的树木看起来像是被红雨打湿,垂柳也似乎在皱眉。高空中风吹动燕子的翅膀,平静的水面上涨起鱼鳞般的波纹。渐渐地担心年华的改变,回忆起桃源中的晋人。

注释:

  • 宿云:夜间的云彩。
  • 暝色:暮色,傍晚的昏暗。
  • 细雨:小雨。
  • 逼:接近。
  • 残春:春天的末尾。
  • 芳树:芳香的树木。
  • 红湿:形容树木被雨水打湿后的样子。
  • 翠颦:翠绿的柳叶似乎在皱眉。
  • 燕翼:燕子的翅膀。
  • 定水:平静的水面。
  • 鱼鳞:形容水面上的波纹。
  • 年华改:时间的流逝。
  • 桃源:指理想中的避世之地,典出《桃花源记》。
  • 晋人:指《桃花源记》中的晋代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攽(1023-1089),字贡父,号公非,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刘敞并称“二刘”。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描绘了春末细雨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细雨中的景象,通过“宿云留暝色”和“细雨逼残春”等句,传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中的“芳树看红湿”和“垂杨亦翠颦”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最后两句“渐恐年华改,桃源忆晋人”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宿云留暝色”:夜间的云彩留住了暮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细雨逼残春”:细雨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的结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 “芳树看红湿”:芳香的树木被雨水打湿,呈现出一种湿润的美感。
  • “垂杨亦翠颦”:垂柳的翠绿叶子似乎在皱眉,拟人化的手法增添了诗意。
  • “高风吹燕翼”:高空中风吹动燕子的翅膀,描绘了动态的景象。
  • “定水涨鱼鳞”:平静的水面上涨起鱼鳞般的波纹,形象生动。
  • “渐恐年华改”:渐渐地担心年华的改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忧虑。
  • “桃源忆晋人”:回忆起桃源中的晋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垂杨亦翠颦”,赋予垂柳以人的情感。
  • 比喻:如“定水涨鱼鳞”,用鱼鳞比喻水面上的波纹。
  • 对仗:如“芳树看红湿,垂杨亦翠颦”,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末细雨中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超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宿云:夜间的云彩,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细雨: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时光的流逝。
  • 芳树:芳香的树木,代表着美好和生机。
  • 垂杨:垂柳,拟人化的手法增添了诗意。
  • 高风:高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