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陆瑁养鱼池 刘攽 〔宋代〕 何兹水乡士,尚复穿池居。宁知湖上龙,不是渊中鱼。漪澜杳无际,绿净望有馀。寂寞垂竿叟,啸歌方岁除。
白话文翻译: 为何这位水乡的士人,仍然在池塘边居住。他怎能知道湖上的龙,并非深渊中的鱼。水面波纹深远无边,绿色的清澈视野无尽。孤独的垂钓老者,在岁末吟唱。
注释:
- 何兹:为何如此。
- 水乡士:居住在水乡的士人。
- 穿池居:在池塘边居住。
- 宁知:怎能知道。
- 湖上龙:比喻高贵的存在。
- 渊中鱼:比喻平凡的存在。
- 漪澜:水面的波纹。
- 杳无际:深远无边。
- 绿净:绿色的清澈。
- 望有馀:视野无尽。
- 寂寞垂竿叟:孤独的垂钓老者。
- 啸歌:吟唱。
- 方岁除:在岁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攽(约1023-1089),字贡父,号公非,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刘敞并称“二刘”。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邃著称,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此诗通过对水乡士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高贵与平凡的对比。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刘攽晚年,当时他可能对人生的高贵与平凡有了更深的感悟,通过描绘水乡士人的生活,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水乡士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平凡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宁知湖上龙,不是渊中鱼”一句,巧妙地运用比喻,表达了高贵与平凡的对比,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价值的相对性。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垂钓老者的同情和对岁末时光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含蓄,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兹水乡士,尚复穿池居:为何这位水乡的士人,仍然在池塘边居住。
- 宁知湖上龙,不是渊中鱼:他怎能知道湖上的龙,并非深渊中的鱼。
- 漪澜杳无际,绿净望有馀:水面波纹深远无边,绿色的清澈视野无尽。
- 寂寞垂竿叟,啸歌方岁除:孤独的垂钓老者,在岁末吟唱。
修辞手法:
- 比喻:“湖上龙”与“渊中鱼”形成对比,比喻高贵与平凡的差异。
- 拟人:“寂寞垂竿叟”赋予老者孤独的形象,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漪澜杳无际,绿净望有馀”形成对仗,增强语言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水乡士人生活的描绘,探讨了高贵与平凡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价值的相对性。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垂钓老者的同情和对岁末时光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水乡士:代表平凡的生活。
- 湖上龙:代表高贵的生活。
- 渊中鱼:代表平凡的生活。
- 漪澜:代表深远无边的自然景色。
- 绿净:代表清澈的自然景色。
- 寂寞垂竿叟:代表孤独的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湖上龙”比喻什么? A. 高贵的生活 B. 平凡的生活 C. 孤独的老者 答案:A
-
诗中“渊中鱼”比喻什么? A. 高贵的生活 B. 平凡的生活 C. 孤独的老者 答案:B
-
诗中“漪澜杳无际”描绘了什么? A. 深远无边的自然景色 B. 清澈的自然景色 C. 孤独的老者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绘,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价值的相对性。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刘攽《陆瑁养鱼池》与苏轼《赤壁赋》:两首诗都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价值的相对性,但前者通过对水乡士人生活的描绘,后者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绘,展现了不同的视角和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刘攽的诗作,对宋代诗歌有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全面的介绍,有助于理解刘攽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