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七咏·乳泉》

时间: 2025-05-24 08:30:52

正尔清寒与世殊,地灵不受柳诗愚。

昼长何似醒幽梦,碧玉壶深贮雪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尔清寒与世殊,
地灵不受柳诗愚。
昼长何似醒幽梦,
碧玉壶深贮雪腴。

白话文翻译:

这地方的清冷与世间的喧嚣截然不同,
这里的灵气不受那些轻浮的柳诗所影响。
白昼漫长,何曾比得上那久违的幽梦?
碧玉般的壶中深藏着雪白的美味。

注释:

  • 正尔:正是。
  • 清寒:清冷的气候。
  • 与世殊:与世间的环境大相径庭。
  • 地灵:指大自然的灵气。
  • 柳诗愚:指那些轻浮的诗歌。
  • 昼长:白天时间长。
  • 醒幽梦:醒来时的幽静梦境。
  • 碧玉壶:形容容器如碧玉般美丽。
  • :储存、盛装。
  • 雪腴:指雪白的美味或食物。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柳诗”,可以指代那些华丽而轻浮的诗歌风格,代表着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文人风气。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他所处环境的独特与清幽,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字子之,号青溪,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方岳隐居山林时期,他试图通过优美的自然描绘,表达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向往宁静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山居生活的清幽与宁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喧嚣的反思。从开头的“正尔清寒与世殊”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环境的深刻感悟,强调了自然与人世的对比。在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的是一种与世无争的灵气,这种灵气不仅源于自然环境,也是一种内心的追求与向往。

接下来,“昼长何似醒幽梦”一句,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长长的白昼似乎无法与那美好的梦境相比,梦境中可能包含着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追求。最后一句“碧玉壶深贮雪腴”则通过形象的比喻,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藏。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方岳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正尔清寒与世殊:强调了山中环境的清冷独特,与世俗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2. 地灵不受柳诗愚:指出自然的灵气不被轻浮的诗歌所玷污,表现出对自然纯净的珍视。
  3. 昼长何似醒幽梦:反问白昼的漫长与梦境的美好,传达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 碧玉壶深贮雪腴:通过比喻,表达对美味的珍藏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玉壶”,形象生动地传达了美的意象。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加深了诗意的层次。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幽山居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与对自然灵气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寒:象征着宁静与孤独。
  • 地灵:代表自然的灵气与生机。
  • 幽梦: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碧玉壶:象征着纯美与珍贵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正尔清寒与世殊”中“尔”指的是?

    • A. 你
    • B. 这
    • C. 他
  2. “碧玉壶”中的“碧玉”表示?

    • A. 颜色
    • B. 形态
    • C. 美丽
  3. 诗中提到的“柳诗”主要是指?

    • A. 轻浮的诗歌
    • B. 哀伤的诗歌
    • C. 古典的诗歌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方岳的《乳泉》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前者强调的是田园生活的恬静,后者则侧重于山中灵气的独特。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山水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