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用弟游学番易》

时间: 2025-01-27 04:11:49

顿觉溪流滑,番湖草欲春。

船轻携砚易,家近寄书频。

山雨同离别,寒窗自宠珍。

但於灯火夜,报子倚门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子用弟游学番易
方岳 〔宋代〕

顿觉溪流滑,番湖草欲春。
船轻携砚易,家近寄书频。
山雨同离别,寒窗自宠珍。
但於灯火夜,报子倚门亲。

白话文翻译:

突然觉得溪水流淌得很顺滑,番湖的草木似乎在迎接春天的到来。船轻轻地载着砚台,家离得近,寄书的频率也随之增加。山中的雨水伴随着离别的情景,寒窗之下我自会珍惜这份情感。但在灯火阑珊的夜晚,儿子在门口倚靠着,向我报信,显得格外亲昵。

注释:

  • 顿觉:突然感觉。
  • 溪流滑:指溪水流动顺畅。
  • 番湖: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湖泊,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携砚易:携带砚台容易,暗指出行的轻松。
  • 寒窗:指寒冷的窗户,这里可能象征着孤独的学习生活。
  • 灯火夜:灯光明亮的夜晚,象征着温馨的家庭氛围。
  • 报子:指儿子,表示亲密的关系。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山雨同离别”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常用的离别场景,雨水往往象征着悲伤和思念。此外,“寒窗”则常用于描绘学子在艰苦环境中努力学习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是在送别儿子去外地求学之际写成,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离别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其前途的美好祝愿。正值春天,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送别的情景,展现了父子间深厚的感情。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既反映了大自然的生机,又暗示了儿子求学路上的新生与希望。接下来的两句则从家庭的角度出发,表达了父亲对儿子学业的关心与支持,特别是“家近寄书频”一句,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求学的殷切期望。最后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描绘了灯火阑珊的夜晚,儿子倚门而立,显得亲昵而温馨,传达出父爱的浓厚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离别的惆怅,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顿觉溪流滑:开篇用“顿觉”引入,突显了离别时的感受,溪水流动的顺畅象征着生活的流转。
  2. 番湖草欲春:描写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开始,诗人用自然景色来映衬内心的情感。
  3. 船轻携砚易:船只轻便,象征着旅途的轻松,砚台则暗示了文化的传承与学习的重要性。
  4. 家近寄书频:家庭的距离近,寄书的频率高,表现了父亲对子女的关心与期待。
  5. 山雨同离别:山中的雨水和离别的情景相伴,渲染了离别的愁苦。
  6. 寒窗自宠珍:寒窗之下,诗人自我珍惜这段时光,表达了对学习的重视。
  7. 但於灯火夜:灯光照亮夜晚,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
  8. 报子倚门亲:儿子在门口倚靠,体现了亲情的浓厚,构成了温馨的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雨同离别”,将雨水与离别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多处用对仗手法,如“船轻携砚易,家近寄书频”,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自然景色与家庭场景的交替,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父爱、离别与希望展开,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求学的期盼与关心,既有离别的惆怅,也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深厚的父子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流:象征生活的流转与顺畅。
  • 番湖草: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船与砚:象征文化的传承与学习的轻松。
  • 山雨:离别的哀愁与思念。
  • 寒窗:象征努力学习的艰辛。
  • 灯火:温馨的家庭氛围,传递亲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番湖”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春天的生机 C. 文化的传承

  2. “寒窗”在诗中寓意什么? A. 温暖的家庭 B. 艰难的学习环境 C. 清澈的溪流

  3. 诗人对儿子求学的态度是什么? A. 不关心 B. 期待与支持 C. 担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更加侧重于对前途的展望。
  •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则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来渲染离别的愁绪,两者在表现离别情感方面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