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宋尚书山居·醉陶轩》

时间: 2025-01-27 04:11:31

时复中之兴已高,是非一付与春醪。

向来醉眼略四海,粗遍柴桑人姓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时复中之兴已高,是非一付与春醪。向来醉眼略四海,粗遍柴桑人姓陶。

白话文翻译:

时光流转,兴盛的情景常常出现,世事纷扰,我却只与春酒相伴。过去我的醉眼扫视四方,粗略了解柴桑之地的人们都是姓陶的。

注释:

  • 时复:时常、时不时。
  • 中之兴:指兴盛的事物。
  • 是非一付:世间是非纷扰,已不在意。
  • 春醪:春天的美酒,指酒。
  • 醉眼略四海:醉酒后眼光模糊,略微看遍四方。
  • 粗遍:粗略地了解、遍及。
  • 柴桑:指柴桑山,地名。
  • 人姓陶:这里指的是陶渊明,隐士诗人。

典故解析:

  • 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以隐居生活和田园诗闻名,代表作有《桃花源记》。诗中提到的“陶”即指陶渊明,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擅长写诗,尤其是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诗人隐居山林的时期,反映了他对世事纷扰的淡泊态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借用陶渊明的名号,表达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纷争的漠然态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时复中之兴已高”道出时光流转中,社会的繁华与喧嚣。接着“是非一付与春醪”,则是对纷争的淡漠,强调了春酒的美好,显示出作者对生活的享受和对世俗的逃避。之后“向来醉眼略四海”又展现了诗人醉酒后的洒脱与自由,最后一句“粗遍柴桑人姓陶”则是对陶渊明的致敬,寓意着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士文化的认同。整首诗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折射出对社会现象的深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时复中之兴已高:反映社会的繁华与变化。
  2. 是非一付与春醪:表达对世事纷争的无所谓,追求内心的宁静。
  3. 向来醉眼略四海:用醉眼看世界,显示出一种潇洒与自我放逐。
  4. 粗遍柴桑人姓陶:以陶渊明为象征,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是非一付与春醪”与“醉眼略四海”形成对照,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醉酒比作看世界的方式,暗示对生活态度的选择。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纷扰的漠然与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醪:象征美好与享受,反映诗人的生活态度。
  • 醉眼:象征一种自由和洒脱的生活状态。
  • 柴桑:代表人们所向往的宁静田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醪”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酒
    • B. 春天的花
    • C. 春天的雨
    • D. 春天的风
  2. “人姓陶”中的“陶”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陶渊明
    • B. 陶侃
    • C. 陶弘景
    • D. 陶渊明的朋友

答案:

  1. A. 春天的酒
  2. A. 陶渊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方岳的这首诗在意境上更为洒脱,直接表达了对世事的淡漠与田园的向往,而陶渊明则更多地渗透出隐士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通过以上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方岳的《次韵宋尚书山居·醉陶轩》,把握诗歌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