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晋祠 汪藻 〔宋代〕 一脉泉随天地老,悠然洗尽半生心, 欲令惠及生民远,须道仁同此水深。 圣母慈灵昭住古,高题崇号重来今, 登祠拜罢秋无际,目极西城万亩阴。
白话文翻译:
一股泉水随着天地而永恒,悠然洗净了半生的心灵, 希望恩惠能够广泛地惠及百姓,必须说仁爱如同这泉水一样深沉。 圣母的慈爱和灵性自古昭示,高高的题字和尊号至今仍然重要, 登上祠堂拜祭完毕,秋天的景色无边无际,目光所及,西城的万亩田野笼罩在阴影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脉泉:指晋祠中的泉水,象征着永恒和生命力。
- 天地老:指天地永恒不变。
- 悠然:形容心情宁静、自在。
- 洗尽半生心:比喻洗净了半生的烦恼和杂念。
- 惠及生民:指恩惠普及到百姓。
- 仁同此水深:比喻仁爱之心深如泉水。
- 圣母慈灵:指晋祠供奉的圣母,具有慈爱和灵性。
- 昭住古:指圣母的慈爱和灵性自古以来就存在。
- 高题崇号:指晋祠的题字和尊号,表示其重要性和尊敬。
- 登祠拜罢:指登上祠堂拜祭完毕。
- 秋无际:指秋天的景色无边无际。
- 目极西城万亩阴:指目光所及,西城的万亩田野笼罩在阴影之中。
典故解析:
-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供奉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及其母亲的祠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藻,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其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这首诗通过对晋祠的描绘,表达了对仁爱和慈爱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览晋祠时所作,通过对晋祠的泉水、圣母的慈爱和灵性的描绘,表达了对仁爱和慈爱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晋祠的泉水、圣母的慈爱和灵性的描绘,表达了对仁爱和慈爱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诗中“一脉泉随天地老”一句,以泉水的永恒象征仁爱的深远,而“悠然洗尽半生心”则表达了作者在晋祠的宁静中洗净了半生的烦恼和杂念。后两句通过对圣母的慈爱和灵性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仁爱和慈爱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脉泉随天地老”:以泉水的永恒象征仁爱的深远。
- “悠然洗尽半生心”:表达了作者在晋祠的宁静中洗净了半生的烦恼和杂念。
- “欲令惠及生民远”:表达了希望恩惠能够广泛地惠及百姓。
- “须道仁同此水深”: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比喻仁爱之心深如泉水。
- “圣母慈灵昭住古”:描绘了圣母的慈爱和灵性自古以来就存在。
- “高题崇号重来今”:表示晋祠的题字和尊号至今仍然重要。
- “登祠拜罢秋无际”:描绘了登上祠堂拜祭完毕后的秋天的景色无边无际。
- “目极西城万亩阴”:表达了目光所及,西城的万亩田野笼罩在阴影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仁同此水深”,将仁爱之心比喻为深如泉水。
- 拟人:如“一脉泉随天地老”,将泉水拟人化,赋予其永恒的生命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仁爱和慈爱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通过描绘晋祠的泉水和圣母的慈爱,表达了对仁爱和慈爱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一脉泉:象征永恒和生命力。
- 天地老:象征天地永恒不变。
- 悠然:象征心情宁静、自在。
- 洗尽半生心:象征洗净了半生的烦恼和杂念。
- 仁同此水深:象征仁爱之心深如泉水。
- 圣母慈灵:象征慈爱和灵性。
- 昭住古:象征慈爱和灵性自古以来就存在。
- 高题崇号:象征重要性和尊敬。
- 秋无际:象征秋天的景色无边无际。
- 目极西城万亩阴:象征目光所及,西城的万亩田野笼罩在阴影之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一脉泉随天地老”中的“一脉泉”指的是什么? A. 晋祠中的泉水 B. 黄河 C. 长江 D. 珠江
-
诗中“欲令惠及生民远”表达了什么愿望? A. 希望恩惠能够广泛地惠及百姓 B. 希望自己能够长寿 C. 希望国家能够繁荣 D. 希望社会能够和谐
-
诗中“圣母慈灵昭住古”中的“圣母”指的是谁? A. 晋祠供奉的圣母 B. 观音菩萨 C. 妈祖 D. 王母娘娘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藻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晋祠志》:详细介绍了晋祠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有助于深入理解这首诗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