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案上梅花
——范成大 〔宋代〕
地炉火暖日烘窗,一夜花须半吐黄。
鼻观圆通熏百和,博山三夕罢烧香。
白话文翻译
在温暖的炉火旁,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经过一夜的温暖,梅花已经开始微微吐出花蕾。鼻子嗅着花香,仿佛能熏染出百种和谐的气息,而博山香炉在三天晚上已经点燃了香火。
注释
字词注释:
- 地炉:一种用于取暖的炉子。
- 吐黄:这里指梅花开始开放,花瓣微微展开。
- 鼻观:用鼻子观察,指嗅闻。
- 圆通:形容花香的纯正与和谐。
- 博山:一种香炉,形状像博山,常用于焚香。
典故解析:
- 博山香炉:在古代,焚香是文人雅士的一种风雅之事,博山香炉因其形状优美而受到喜爱,常用于文人雅集之中,象征着高雅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字汝弼,号涧翁。他以山水田园诗而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农事生活,富有生活气息。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借梅花的开放传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案上梅花》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冬去春来的景象,展现了梅花初放的美丽。开头两句通过对地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暗示着春天的到来。炉火的温暖与阳光的照射,使得梅花在寒冷的季节中也能绽放生机,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希望。
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嗅觉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梅花的美感。诗人用“鼻观圆通熏百和”来形容梅花的香气,强调了梅花的独特与高雅,其香气能够熏染出百种和谐的气息,体现了梅花在春天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一句提到“博山三夕罢烧香”,则让人联想到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焚香品茶的悠闲。整体而言,诗中流露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炉火暖日烘窗:描绘了温暖的环境,暗示春天的来临。
- 一夜花须半吐黄:梅花经过一夜的温暖,开始微微开放,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鼻观圆通熏百和:通过嗅觉感知梅花香气的和谐,表现出梅花的独特魅力。
- 博山三夕罢烧香:提到焚香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文人雅士的生活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的香气比作“百和”,形象生动。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开放,表达了对春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 地炉:代表温暖与舒适,营造出一种安静的生活氛围。
- 博山香炉:象征着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高雅的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地炉火”主要是指什么? A. 一种春天的花
B. 取暖的炉子
C. 一种香气 -
“鼻观圆通熏百和”中的“圆通”指的是?
A. 圆形的花朵
B. 和谐的香气
C. 圆润的声音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梅花的赞美
B. 对春天的向往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 王安石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但更加侧重于梅花在寒冬中傲然独立的精神。与范成大的《案上梅花》相比,王安石的诗更加强调梅花的坚韧与勇敢,而范成大的诗则更注重生活的温暖和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花诗集》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