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九日往雄州》
时间: 2025-01-11 05:47: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七月九日往雄州
秋声浩荡动晴云,
感慨悲歌气尚存。
洒落规模馀显德,
承平文物记金源。
生存华屋今焦土,
忠孝遗风自一门。
白发相逢几人在?
苍烟乔木易黄昏。
白话文翻译:
在七月九日,我前往雄州,秋天的声音在晴朗的天空中荡漾,令人感慨悲歌之情依然存在。洒落的规模依旧显现出昔日的德行,和平的时代留下文物的记忆和金源的辉煌。生前的华丽房屋如今化为焦土,忠孝的余风依然在这一家门中流传。白发苍苍的朋友们又能见到几人呢?在这苍茫的烟云和高大的树木中,黄昏已悄然降临。
注释:
- 秋声:指秋天的声音,常用来表达秋意的凄凉。
- 浩荡:形容声势雄伟,广阔无边。
- 洒落:指分散或散落,常用来描述事物的消逝。
- 规模:指大气的气派或形势。
- 显德:指明显的德行和品德。
- 承平:指和平安定的时代。
- 华屋:指华丽的房屋。
- 焦土:指被烧毁后的土地,象征毁灭和悲惨。
- 忠孝遗风:指忠诚和孝道的传统风范。
- 苍烟乔木:描绘黄昏中的景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典故解析:
- 金源:象征着繁荣的财富和文化,可能与历史上的某个朝代相关,暗示盛世的辉煌。
- 忠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代表对国家和家庭的责任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因,元代诗人,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社会变迁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对雄州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和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声音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开头两句以“秋声浩荡动晴云”引入,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广阔的意境,暗示着秋天的到来伴随着思绪的涌动。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对比,描绘出昔日的繁荣与现今的衰败,表现出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诗中“生存华屋今焦土”一句,直接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华丽的房屋如今化为焦土,不禁让人感到悲凉。而“忠孝遗风自一门”则是对传统美德的呼唤,表明尽管社会在变,但忠孝的精神依然留存。
最后,诗人用“白发相逢几人在?”来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苍老的面孔在黄昏的映衬下显得愈加苍凉。整首诗在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之间交织,形成了一幅充满悲壮与思索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声浩荡动晴云:秋天的声音在晴朗的天空中响起,表现出广阔的秋意。
- 感慨悲歌气尚存:尽管已经是秋天,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悲伤依然存在。
- 洒落规模馀显德:昔日的大气和辉煌仍然在洒落中显现出道德的光辉。
- 承平文物记金源:和平时代留下的文化遗产和财富,值得铭记。
- 生存华屋今焦土:曾经的华丽房屋如今已化为焦土,暗示历史的变迁。
- 忠孝遗风自一门:忠诚和孝道的传统在这家门中依然传承。
- 白发相逢几人在?:年老的朋友们还能再相见几人呢?
- 苍烟乔木易黄昏:在这苍茫的烟云和高大的树木中,黄昏悄然降临。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华屋”与“焦土”的对比,表现历史的沧桑。
- 拟人:将秋声与人类情感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
- 意象:如“白发”、“苍烟乔木”等,营造出苍凉的氛围,表现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文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以及对传统美德的追求,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声:象征思乡、感伤与时光流逝。
- 华屋:象征繁荣与昔日的辉煌。
- 焦土:象征毁灭与悲剧。
- 白发:象征衰老与人事的无常。
- 苍烟乔木: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秋声浩荡动晴云”中的“浩荡”是什么意思? A. 恢弘
B. 狭小
C. 平静
D. 轻柔 -
诗中提到的“忠孝遗风”主要强调什么价值观? A. 财富
B. 忠诚和孝道
C. 浪漫爱情
D. 个人自由 -
诗人通过“生存华屋今焦土”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历史的变迁与无常
C. 家庭的温暖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 《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诗人刘因研究》
- 《诗词与人生:情感的表达与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