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楼待雨》
时间: 2025-01-11 06:08: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城楼待雨
刘因 〔元代〕
雨入江楼势欲吞,
雷轰何止语难闻。
未忧彼岸将为壑,
只恐吾山尽化云。
风伯为谁能却敌,
物华依旧叹如焚。
百年人事今如此,
猛拍阑干怨夕曛。
白话文翻译:
雨水从江楼涌入,似乎要将一切吞噬,
雷声轰鸣,难以听清言语的声音。
我并不担心彼岸的河流会成为深渊,
只怕我的山头终将化为云雾。
风神又为谁能抵挡,
自然的风光依旧,令人感到悲伤如焚。
百年的人事变化如此,
我猛拍栏杆,怨恨这黄昏的沉寂。
注释:
- 雨入江楼:指雨水涌入江边的楼阁,描绘出雨势之强。
- 势欲吞:形容雨水的汹涌如同要吞噬一切。
- 雷轰何止:雷声轰鸣,声音如此巨大,以至于难以听清他人的言语。
- 彼岸将为壑:彼岸指远方的岸边,壑意为深渊,这里表达对未来的担忧。
- 吾山尽化云:我所处的山可能会化为云雾,象征着失去的可能。
- 风伯:风的神灵,这里是拟人化的表达。
- 物华依旧:自然的美景依然存在,但内心的感受却是悲伤。
- 猛拍阑干:心中愤懑,拍打栏杆以释放情感。
- 怨夕曛:对黄昏的怨恨,暗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惆怅。
典故解析:
- 江楼:古人常在江边楼阁中吟诗作对,寓意情感寄托。
- 风伯: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风伯是掌管风的神灵,在此表示对自然力量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因,元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著称。其诗作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城楼待雨》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忧虑与挣扎,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映射出对人世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城楼待雨》是一首充满氛围感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即将来临的暴雨场景。诗的开头“雨入江楼势欲吞”,生动地描绘了雨水的汹涌与压迫感,使人仿佛置身于即将被淹没的江楼之中。接着,诗人以“雷轰何止语难闻”表达了雷声的震撼和内心的无奈,仿佛周围的一切都被这自然的力量所淹没。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转而对未来的忧虑进行反思,“未忧彼岸将为壑”,这是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显示出对未来深渊的恐惧。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无力感在“风伯为谁能却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自然的强大,个体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助。
最后,诗人以“百年人事今如此”总结了人生的变迁,猛拍栏杆的动作,象征着对命运的不满与抗争。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时间的哲学思考,营造出一种悲凉而又深刻的气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入江楼势欲吞:描绘雨水涌入楼阁,营造出紧迫感。
- 雷轰何止语难闻:雷声大作,传达出对周围环境的压迫感。
- 未忧彼岸将为壑:表达对未来局势的担忧。
- 只恐吾山尽化云:形象地表达对生命消逝的恐惧。
- 风伯为谁能却敌:自然力量无法抵御,体现无力感。
- 物华依旧叹如焚:表面美好,内心却感到焦灼。
- 百年人事今如此:感慨人生变迁,时间的无情。
- 猛拍阑干怨夕曛:表达对时间流逝和命运的愤懑。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风伯”,赋予风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工整,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 比喻:以“彼岸将为壑”比喻未来的未知与风险。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虑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忧愁和洗净,预示着变迁。
- 雷:代表自然力量的无情,强调环境的压迫感。
- 云:象征着生命的虚无和飘渺。
- 江楼:寄托着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象征着静谧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述的自然现象有哪些? A. 雪
B. 雨
C. 风
D. 霜 -
“风伯”指的是什么? A. 一位诗人
B. 风的神灵
C. 一种自然现象
D. 一种植物 -
诗人拍打栏杆的原因是什么? A. 对黄昏的怨恨
B. 想要引起注意
C. 对风的愤怒
D. 想要停留时间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同样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因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