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锡泉》

时间: 2025-01-25 23:37:57

高僧一挥锡,觱沸自然流。

怪得谈经处,能令石点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僧一挥锡,觱沸自然流。
怪得谈经处,能令石点头。

白话文翻译:

高僧轻轻一挥手中的锡杖,泉水便自然涌流而出。
怪不得在讲经说法的地方,连石头都能点头表示赞同。

注释:

  • 高僧:高僧是指德高望重的和尚,通常指修行精深的人。
  • :锡杖,僧侣用的法器,象征着权威和智慧。
  • 觱沸:是指泉水涌出的声音和状态,形容水流的清澈和自然。
  • 谈经:讲解佛教经典。
  • 石点头:比喻能够感受到佛法的力量,石头虽然无生命,却因佛法而“点头”,体现出佛教的影响力。

典故解析:

在佛教文化中,许多高僧通过讲经说法,能够感化周围的环境,甚至无生命的物体。因此,“石点头”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用以表现佛法的深远影响力。传统上,佛教徒相信心灵的觉悟能使万物感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高,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但其作品多反映出对佛教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诗风清新自然,常带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卓锡泉》作于吴高对高僧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佛教思想的领悟之时,表达了佛法的慈悲和智慧以及自然的和谐美。

诗歌鉴赏:

《卓锡泉》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高僧的智慧和佛法的神奇。诗中“高僧一挥锡,觱沸自然流”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展现了高僧的睿智与自然的和谐。高僧的锡杖不仅是一种法器,更是智慧的象征,轻轻一挥便能引发泉水的涌流,仿佛在表述着一种力量的传递。

而“怪得谈经处,能令石点头”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现出高僧的讲经不仅能感动人心,甚至连无生命的石头都能因佛法而有所感应,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佛教的力量与智慧。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神秘感,既表达了对佛教的崇敬,也引发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哲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佛教的感悟,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僧一挥锡:描述高僧轻轻挥动锡杖的动作,体现了高僧的从容与智慧。
  2. 觱沸自然流:泉水如同响应般自然流出,象征自然的灵动与和谐。
  3. 怪得谈经处:引出下文,表达了在讲经的地方会有奇妙的现象。
  4. 能令石点头:夸张表达了佛法的力量,连石头都能因其感应而“点头”。

修辞手法:

  • 夸张:如“能令石点头”,通过夸张手法展现佛法的影响力。
  • 对仗:形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佛法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现了佛教的智慧和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僧:象征着智慧与道德的引领者。
  • 锡杖:象征着权威和智慧的法器。
  • 泉水:自然的象征,代表生命的活力与灵动。
  • 石头:象征着无生命的物体,却因佛法而感应,代表万物皆有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僧一挥锡”中的“锡”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金属
    • B. 僧侣用的法器
    • C. 一种乐器
  2. 诗中提到的“石点头”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石头真的能点头
    • B. 佛法的力量影响无生命物体
    • C. 石头的形状像头
  3. 诗歌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B. 佛法的力量与智慧
    • C. 高僧的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维)
  • 《望庐山瀑布》(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然而,《卓锡泉》更侧重于佛教的哲理,而《望庐山瀑布》则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人类情感的融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佛教文化与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