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海棠》
时间: 2025-01-11 11:35: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字令 海棠
作者: 杨继端 〔清代〕
彩丝谁绾,似红儿待聘,锦帏春锁。粉本燕支争画到,无比轻盈婀娜。弱不经风,娇还带雨,春有痕难裹。玉纤摘去,绛雪飞上钗朵。早又时节中和,清明渐近,香减熏奁火。欲系好春无气力,迟日恹恹低亸。残梦初徊,宿酲犹倦,判得销魂我。高烧银烛,夜深休放花卧。
白话文翻译
谁能将那彩丝绾成发髻,犹如待嫁的红儿,锦帐锁住春光。燕子争相飞入,娇嫩的花朵轻盈而妩媚。她娇羞得难以抵挡风雨,春天的痕迹难以掩盖。玉纤已被摘去,红雪般的花瓣飞落在发髻上。时节已是中和,清明渐近,香气淡去熏香的火焰。想要系住这美好的春光,却无力回天,懒洋洋的阳光照耀着。残梦刚刚回旋,宿醉尚未消散,我已然识得这销魂的感觉。夜深了,银烛高烧,别再让花儿随意卧下。
注释
- 彩丝: 指用彩色丝线编织的发饰。
- 红儿: 指年轻的女子,常用来形容待嫁的少女。
- 锦帏: 精美的帷帐,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美好。
- 粉本燕支: 燕子争相飞来的形象,象征春的生机。
- 弱不经风,娇还带雨: 指花儿娇弱,难以承受风雨的侵袭。
- 春有痕难裹: 春天的痕迹难以掩盖,暗示春的短暂。
- 绛雪: 形容花瓣如雪般美丽。
- 恹恹: 形容无精打采的样子。
- 销魂: 形容对美好事物的迷恋和依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继端,清代诗人,生活在清代中期,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和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季,正值花开时节,诗人以海棠花为题材,表达对春天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慨。
诗歌鉴赏
杨继端的《百字令·海棠》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诗中通过对海棠花的描写,传达了对春天美好的向往与无奈。开头部分“彩丝谁绾,似红儿待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海棠花的娇美,仿佛是个待嫁的少女,既有青春的活力,又蕴藏着一丝柔弱。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花儿状态的细致刻画,展现了春天的短暂与脆弱,风雨的侵袭使得花儿更加娇嫩,难以抵挡春的消逝。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感叹“欲系好春无气力”,表达了对春天稍纵即逝的无奈与惋惜,似乎是对美好事物的无能为力。夜深时分,银烛高烧,诗人却不愿让花儿休息,展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留恋。整首词在轻盈的语言中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春天的生机勃勃,又有对美好瞬间的惋惜,体现了清代词人的细腻与情感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彩丝谁绾,似红儿待聘,锦帏春锁。”:开篇以问句引入,表达对花的柔美和春天的锁定。
- “粉本燕支争画到,无比轻盈婀娜。”:描绘花的轻盈,展现春意盎然。
- “弱不经风,娇还带雨,春有痕难裹。”:突出了花的脆弱和春天的短暂。
- “玉纤摘去,绛雪飞上钗朵。”:比喻花瓣如雪,展示出海棠的美丽。
- “欲系好春无气力,迟日恹恹低亸。”:表达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无奈和疲惫。
- “残梦初徊,宿酲犹倦,判得销魂我。”:表露了诗人的迷惘与对美的依恋。
- “高烧银烛,夜深休放花卧。”:在夜深人静时,表达对花的珍惜与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 “似红儿待聘”将花比作待嫁的少女,生动形象。
- 拟人: “娇还带雨”赋予花儿以生命,增强情感。
- 对仗: 词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海棠花,表现了对春天短暂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体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棠: 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短暂。
- 彩丝: 代表年轻女子的柔美与期待。
- 银烛: 象征夜晚的宁静与思绪的缠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彩丝”指的是什么?
- A. 彩色丝线的发饰
- B. 海棠花的颜色
- C. 春天的气息
- 答案: A
-
诗中提到的“绛雪”指的是什么?
- A. 白雪
- B. 海棠花瓣
- C. 早春的雨
- 答案: B
-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与杨继端的《百字令·海棠》均描绘了女性的柔美与春天的短暂,前者较为感性,后者则更显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