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

时间: 2025-04-29 10:21:15

银烛。

银烛。

楼上美人独宿。

雪花飞满千山。

绣被熏炉夜寒。

寒夜。

寒夜。

笳鼓征帆未卸。

意思解释

调笑令

作者: 蒋春霖 〔清代〕

原文展示:

银烛。银烛。楼上美人独宿。雪花飞满千山。绣被熏炉夜寒。寒夜。寒夜。笳鼓征帆未卸。

白话文翻译:

银色的烛光闪烁,楼上的美人独自一人入睡。雪花纷飞,覆盖了千山万岭。绣被温暖,香炉散发着烟雾,夜晚寒冷。寒夜漫长,笳声和鼓声,征帆尚未起航。

注释:

  • 银烛:指用银色材料制成的蜡烛,象征着光明和温暖。
  • 美人:指楼上的女子,暗示她的孤独。
  • 雪花:象征冬季的寒冷与寂静。
  • 绣被:用绣花的被子,表示温暖和奢华。
  • 熏炉:熏香的炉子,营造氛围。
  • 寒夜:指寒冷的夜晚,表现出孤寂的感觉。
  • 笳鼓征帆未卸:笳鼓声与船帆未卸,暗示出征或离别的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笳鼓”常用来象征征战与离别,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蒋春霖,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歌作品常体现出清新脱俗的风格。
  • 创作背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歌中充满了对美人孤独的同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时局的影响。

诗歌鉴赏:

《调笑令》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冬夜的幽静画面,银烛的光辉与楼上美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雪花的飞舞让人感受到寒冷的侵袭,而绣被和熏炉又带来一丝温暖,与寒冷形成对比。整首诗在寒夜的背景下,突显了美人与外界的隔绝,笳鼓声的出现更是让人联想到离别与征战,增添了情感的深度。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内心深处的忧伤,使整首诗在清冷的意境中透出一丝温柔。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银烛”开篇设定了场景,突显光与影的对比。
    • “楼上美人独宿”点明主角的孤独,引发读者的同情。
    • “雪花飞满千山”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出寒冷的氛围。
    • “绣被熏炉夜寒”表达温暖与寒冷的对立,增强诗的情感。
    • “寒夜”重复强调夜晚的漫长与孤寂。
    • “笳鼓征帆未卸”最后一句则引出对外部世界的思考,暗示人生的变幻无常。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夜”与“寒夜”的重复,使得情感更加深刻。
    • 意象:银烛、美人、雪花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丰富的情感层次。
    • 比喻:将烛光与美人孤独的状态对比,增强了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围绕孤独与温暖的对比,揭示人们在寒冷环境中的生存状态,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银烛:象征希望与温暖。
  • 美人:代表孤独与美好事物的渴望。
  • 雪花:象征冷漠与静谧。
  • 绣被:象征温暖与奢华的生活追求。
  • 寒夜:传达孤独感与漫长的时间。
  • 笳鼓:象征征战与离别的情感。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银烛”象征什么?

      • A. 寒冷
      • B. 温暖
      • C. 美丽
    2. “笳鼓征帆未卸”中的“笳”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花
      • C. 一种饮料
    3. 诗中美人处于什么状态?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忙碌

答案:

  1. B. 温暖
  2. A. 一种乐器
  3.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如梦令》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探讨了夜晚的孤独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深沉,与蒋春霖的《调笑令》形成对照,后者则在孤独中渗透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者在表达孤独的方式上却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