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家书江南大雪忆梅》
时间: 2025-04-29 04:22: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沉香火底吹笙暖,锦幄笼烟满。
绿窗朱户暮寒生,直是落花飞絮总无声。
春宵犹自黄金价,玉树江南夜。
一天烽火念家山,国破不知幽梦向花间。
白话文翻译:
在沉香火的底下,笙声暖意荡漾,锦缎帐幕里烟雾弥漫。
绿窗和朱红的门扇中,寒意渐生,仿佛落花和飞絮都无声无息。
春夜依然如黄金般珍贵,玉树映照着江南的夜色。
然而,烽火连天,思念着故乡的山川,国家破碎,幽幽梦境却只向花间飞去。
注释:
- 沉香火:熏香时用的香料,香气浓郁,常用来营造温暖舒适的氛围。
- 笙:一种传统的乐器,音色柔和。
- 锦幄:华丽的帐幕,象征富贵与奢华。
- 绿窗朱户:绿窗是指窗户的颜色,朱户是红色的门,描绘出典雅的室内环境。
- 飞絮:指飘散的柳絮,象征春天的柔和与细腻。
- 烽火:古代用来传递战争消息的信号,代表战乱与国难。
- 家山:故乡的山川,寓意对故土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圻,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他的诗作往往表现出对家乡的深情以及对国家的忧虑,作品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国破家亡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温暖的室内环境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心中的苦闷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 家书江南大雪忆梅》以清新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温暖而又充满忧伤的场景。诗的开头用“沉香火底吹笙暖”描绘出一种温暖的氛围,紧接着“锦幄笼烟满”则增添了几分奢华的气息,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在温暖与华丽的环境中,心中却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破碎的忧虑。
“绿窗朱户暮寒生”一句,通过绿窗与朱户的对比,展现了室内的温暖与户外的寒冷,暗指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接下来的“春宵犹自黄金价”则用富有哲理的思考表现了时间的珍贵,即使在乱世中,春夜的美好依然值得珍惜。
最后两句“烽火念家山,国破不知幽梦向花间”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烽火象征着战乱,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在这种动荡中愈加深刻。诗的结尾将梦与现实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沉香火底吹笙暖:在沉香的火光下,吹奏着笙乐,温暖的气息弥漫开来,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锦幄笼烟满:华丽的帐幕中,烟雾弥漫,象征着富贵却也带来了些许的压抑感。
- 绿窗朱户暮寒生:绿色窗户与红色门扇映衬出夜晚的寒意,暗示着外面的凛冽与内心的孤独。
- 直是落花飞絮总无声:春天的花瓣与飘飞的柳絮都显得无声、无息,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悲伤。
- 春宵犹自黄金价:春夜仍然珍贵如黄金,提醒人们即便在困境中,美好仍然值得珍惜。
- 玉树江南夜:描绘江南的美丽夜景,突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 一天烽火念家山:战争的烽火让诗人思念故乡的山川,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 国破不知幽梦向花间:即使国家破碎,诗人依然沉浸在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中,表露出深深的无奈与忧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宵比作“黄金价”,突出其珍贵。
- 对仗:如“沉香火底”与“锦幄笼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幽梦向花间”,赋予梦境以生命,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与对家国破碎的忧虑展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与对家乡的思念。
意象分析:
- 沉香火:象征温暖与奢华。
- 笙:代表传统文化与音乐的雅致。
- 绿窗朱户:描绘出典雅的居住环境,同时也暗示着内心的孤独。
- 烽火:战争与动荡的象征,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 幽梦:表达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喜悦
- B. 惆怅与思念
- C. 愤怒
- D. 无奈
-
“沉香火底”中,“沉香”主要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香料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火焰
-
“烽火念家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战争的赞美
- C. 对财富的渴望
-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破碎的忧虑,但更加强调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 李白的《静夜思》则以个人情感为主线,更多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朴素。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杨圻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