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2-04 15:37: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作词:陈三聘 〔宋代〕
天公意向人情满。灯月教同看。
中秋虽是十分明,不比今宵处处有华灯。
艳桃秾李歌阑后。更醉青楼酒。
不妨饮尽玉东西。横笛声中春色要君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佳节的欢庆气氛中,对人情和自然的感慨。天公似乎也感受到人间的喜悦,月亮和灯火交相辉映,虽然中秋的月亮亮度很高,但比不上今晚街头巷尾的华灯璀璨。醉酒之后,在歌声的余韵中,桃花和李花的艳丽让人陶醉,青楼的酒也让人沉迷。何不尽情畅饮,与友共庆?在悠扬的笛声中,春天的美好也要让你知道。
注释:
- 天公:指上天或天命,寓意自然的意愿。
- 华灯:指华丽的灯笼,象征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 艳桃秾李:形容桃花和李花的美丽盛开,常用来比作美人的娇艳。
- 青楼:指歌妓聚集的地方,象征着风流韵事。
- 玉东西:指美酒,暗喻珍贵的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三聘是宋代的一位词人,活跃于南宋时期,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细腻柔美,擅长描绘人间的欢庆与自然的景致。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中秋节,正值团圆之时,诗人借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祝福,体现了浓厚的人情味和节日气氛。
诗歌鉴赏:
《虞美人》是陈三聘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对中秋节的深切感受。整首词以“天公意向人情满”开篇,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中秋之夜,明亮的月光与街道上的灯火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虽然中秋的月亮十分明亮,但与今晚的繁华相比,似乎有些逊色。
接着,诗人描绘了桃花与李花的盛开,借此传达出一种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青楼的酒和欢歌则增添了节日的欢快气氛,营造出一种醉生梦死的感觉。在此背景下,诗人发出感慨,何不尽情地饮酒,与友共欢?横笛声中,诗人邀请对方分享春色的美好,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运用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节日的喜庆与人间的温情,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公意向人情满”:自然的变化反映人间的情感,表达一种和谐。
- “灯月教同看”:灯火与明月相映成趣,烘托出节日的氛围。
- “中秋虽是十分明,不比今宵处处有华灯”:中秋的月亮虽亮,却不及今夜的华灯璀璨,表现了节日的热闹。
- “艳桃秾李歌阑后”:桃花与李花的美丽,象征着欢庆后的余韵。
- “更醉青楼酒”:沉醉于酒和歌的欢愉,表达一种浪漫情怀。
- “不妨饮尽玉东西”:邀请朋友畅饮,享受生活的美好。
- “横笛声中春色要君知”:在悠扬的笛声中,共享春天的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酒比作“玉东西”,寓意珍贵。
- 对仗:如“艳桃秾李”与“青楼酒”,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绘中秋节的美好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然与人情的和谐感受。
意象分析:
- 灯月:象征节日的欢庆与光明,寄托人们对团圆与美好的向往。
- 艳桃秾李:象征青春与美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追求。
- 青楼酒:象征欢愉与放纵,表现了一种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公意向人情满”强调了什么? A. 自然与人情的和谐
B. 自然的冷漠
C. 人情的悲伤
答案:A -
“华灯”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灯光的明亮
B. 节日的喜庆
C. 夜晚的寂静
答案:B -
诗人对中秋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失落
B. 欢庆
C. 忧伤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月光下的思念,但更偏向于孤独与思乡,情感更加深沉。
- 苏轼《水调歌头》:描绘了对月的赞美与对兄弟的思念,情感丰富,但也带有淡淡的忧伤。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