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其十九》
时间: 2025-02-04 15:40: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回文锦织双鸾紫。远寄梅窗绮。惹香红袖爇垆薰。可意靥如花朵鬓如云。裙霞九色绯罗帔。楚楚文君似。绣侬鞶帨燕双来。翠袅粲花仙子凤头钗。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锦缎上绣着双鸾,远方的梅花窗前挂着华丽的绮帷。香气扑鼻,红袖轻舞,似乎在烘烤着温暖的火焰。面容如花、鬓发如云的女子,身着霞色的绯罗裙,宛如楚楚动人的文君。绣着细致图案的腰带,像双燕翩然归来。翠绿轻盈的身姿,犹如花仙子,头上别着凤头钗。
注释:
- 回文锦:指用回字形状织成的锦缎,通常华美而富有诗意。
- 双鸾紫:双鸾象征着美好和和谐,紫色则常与高贵相关。
- 梅窗绮:梅花窗指窗户上有梅花图案的装饰,绮是华丽的丝织品。
- 靥:指脸颊上的酒窝,形容女子的美丽。
- 文君:指古代美女,常用以形容温婉的女子。
- 翠袅:形容女子的身姿轻盈如翠竹般摇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女性美以及自然景色,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受到当时文人追求雅致生活和自然之美的影响,反映了对女性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诗歌鉴赏:
《虞美人 其十九》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和美丽意象的古诗,诗中通过华丽的词语勾勒出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开头两句“回文锦织双鸾紫”,即以美丽的织物作为引子,暗示了诗中将要展现的华丽场景。紧接着的“远寄梅窗绮”,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营造了一种远方思念的情愫。
在描写女子的外貌时,诗人使用了“可意靥如花朵鬓如云”,这句话不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更融入了自然的元素,表现出一种和谐美。后面的“裙霞九色绯罗帔”,则将女子的服饰描绘得如同彩霞般绚丽多彩,赋予了她更多的灵动与生机。整首诗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形成了视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美丽与温暖的世界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回文锦织双鸾紫:开篇设定了华丽的背景,暗示着美的开始。
- 远寄梅窗绮:传达了一种思念与寄托的情感。
- 惹香红袖爇垆薰:利用香气和动作展示女子的活泼与妩媚。
- 可意靥如花朵鬓如云:将美丽与自然结合,突出女子的温柔。
- 裙霞九色绯罗帔:强调女子的服饰华丽,增加视觉美感。
- 楚楚文君似:借用古代美女的形象,深化美的内涵。
- 绣侬鞶帨燕双来:通过细节描写,增强画面感。
- 翠袅粲花仙子凤头钗:最后以花仙子形象结束,全诗达到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靥如花朵”,将美貌与自然景物相联系。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音乐感和韵律美。
- 拟人:将女子比作花仙子,赋予其神秘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对女性美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传达了一种温柔而又富有诗意的生活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鸾:象征和谐美好。
- 梅窗:思念与远方的象征。
- 红袖:活泼与妩媚的象征。
- 靥:美丽与温柔的代名词。
- 花仙子:纯洁与美丽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回文锦”指什么?
- A. 一种织物
- B. 一种花卉
- C. 一种食物
- D. 一种乐器
-
“靥如花朵”中的“靥”指的是什么部分?
- A. 头发
- B. 眼睛
- C. 脸颊
- D. 手腕
-
诗中提到的“花仙子”代表了什么?
- A. 自然
- B. 美丽
- C. 年龄
- D. 财富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比较樊增祥与李清照的作品,可以发现两位诗人均以女性美为主题,但樊增祥更注重细腻的描绘,而李清照则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