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3:35: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二首 其一
作者: 卢青山
杏花斜约残风住,
枝上莺声注。
莺声未已复馀阳,
杜宇一声漏入浣云江。
寒衣未拂湿红拥,
堤柳压烟重。
明朝后日雨如前,
谁去绿杨丛里问秋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杏花在微风中斜斜地摇曳,枝头上传来莺鸟的鸣唱。莺声仍在耳边回荡,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杜鹃的啼鸣悄然流入浣云江。寒衣尚未拂去,红花依然湿润,堤岸的柳树低垂压在轻烟之上。明天之后,雨仍会如前般下个不停,谁会去绿色杨树丛中询问秋千的去向呢?
注释:
- 杏花:春天的花,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 斜约:指花儿在风中轻轻倾斜。
- 莺声:黄莺的叫声,象征春天的活力。
- 杜宇:杜鹃鸟,常以其啼声象征思乡之情。
- 浣云江:河流的名字,象征着流动与变迁。
- 寒衣:指春冬交替时,人们仍需穿着的衣物。
- 压烟重:柳树的枝条因烟雾而显得沉重。
- 秋千:象征着欢乐与童年,暗示着逝去的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青山,现代诗人,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为题材,擅长抒写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生活场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春日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杏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莺啼声与余晖交织,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诗中杜鹃的啼鸣更是点缀了春日的寂寞,流入浣云江,似乎在诉说着离愁别绪。
“寒衣未拂湿红拥”一句,既表现了春寒未尽的气候,也隐喻了人们心中未散的忧愁与牵挂。堤柳低垂压在烟雾之中,仿佛在遮掩着春日的美丽与哀愁。而最后两句则传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无奈与渴望,秋千作为欢乐的象征,似乎在问谁会去追寻这份失落的快乐。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回忆的珍惜,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杏花斜约残风住:杏花在残余的春风中轻轻倾斜,表现出春日的柔美与宁静。
- 枝上莺声注:树枝上的黄莺鸣叫,为春天增添了生机。
- 莺声未已复馀阳:莺声依然在耳旁回响,阳光也依旧洒落,表现出春天的温暖。
- 杜宇一声漏入浣云江:杜鹃的啼鸣透过空气流入江中,带有一种思乡的情感。
- 寒衣未拂湿红拥:春天的寒意尚未完全消散,红花依然湿润,暗示了春寒的依依不去。
- 堤柳压烟重:柳树低垂,似乎被烟雾压得沉重,营造出一种沉郁的氛围。
- 明朝后日雨如前:未来的日子里,雨水依然不断,象征着无尽的忧愁。
- 谁去绿杨丛里问秋千:最后一句则发出疑问,谁会去寻找那逝去的欢乐呢?引人深思。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的情感状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拟人:如“莺声未已”,将鸟声赋予人类情感。
- 对仗:如“寒衣未拂湿红拥”,使诗句更加工整且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无常,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回忆的珍惜,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的生命与美好。
- 莺声:象征春天的欢愉与活力。
- 杜宇:象征思乡与离愁。
- 寒衣:象征春寒未去的忧虑。
- 堤柳:象征春日的沉重与忧伤。
- 秋千:象征逝去的欢乐与童年。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歌的自然背景,更加深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表现出对春天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杏花斜约残风住”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
“杜宇一声漏入浣云江”中的“杜宇”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鸟
- C. 一种鱼
- D. 一种树
-
“谁去绿杨丛里问秋千”的意思是?
- A. 询问秋千的去向
- B. 找到秋千的秘密
- C. 寻找欢乐的时光
- D. 玩耍秋千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春望》:在对春天的描绘中,融入了更深层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两首诗与《虞美人二首 其一》共同探讨了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感慨,展现了不同时期诗人对自然与情感的独特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现代诗歌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书籍提供了丰富的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的分析与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情感与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