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憹诗和彭孟阳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27 03:12:43

满腔离绪泪成澜,半焰残灯伴晓寒。

怀抱不开今日事,梦魂犹泥昨来欢。

银绡忍割同心带,宝镜愁窥并影鸾。

一尺白罗聊写恨,凭君时展枕前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腔离绪泪成澜,
半焰残灯伴晓寒。
怀抱不开今日事,
梦魂犹泥昨来欢。
银绡忍割同心带,
宝镜愁窥并影鸾。
一尺白罗聊写恨,
凭君时展枕前看。

白话文翻译

满腔的离愁别绪化成了滔滔泪水,
半盏残灯伴随着清晨的寒意。
心中对今天的事无法释怀,
梦中的欢愉依旧沉浸在昨日的泥淖中。
银色的绡帛难以割舍那同心的带子,
宝镜中愁苦地窥视着相互的影子。
一尺的白罗布聊表我心中的怨恨,
请君在合适的时候展现在枕前一看。

注释

  • 满腔离绪:指内心充满了离别的愁绪。
  • 泪成澜:泪水如波澜般涌动。
  • 半焰残灯:指只剩下微弱光亮的灯光,象征孤独与寒冷的清晨。
  • 怀抱不开:心中无法放下或释怀。
  • 梦魂犹泥:梦中仍被泥淖所困,暗指对过去的留恋。
  • 银绡:一种轻薄的绸缎,象征柔情。
  • 同心带:象征着两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 宝镜愁窥:从镜中看见对方的影子,产生愁苦。
  • 一尺白罗:用白罗布象征爱恨情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乔,明代诗人,字景渊,号云林,江苏扬州人。张乔的诗歌常以抒情见长,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尤其擅长描写离愁别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离别之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体现出人们对亲情、友情或爱情的珍视与感伤。

诗歌鉴赏

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离愁别绪,运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诗人在离别时的痛苦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两句以“泪成澜”和“伴晓寒”引入,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泪水与寒意交织,既是外在环境的描绘,也是内心感受的映射。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怀抱不开的“今日事”,暗示着现实的沉重与无法摆脱的困扰;而“梦魂犹泥”则展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依恋,情感愈发浓烈。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银绡忍割同心带”和“宝镜愁窥并影鸾”,将情感的羁绊和对美好回忆的追忆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最后一句以“凭君时展枕前看”点明了对方的重要性,表达出一种期盼与渴望,仿佛在请求对方理解自己的苦闷。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蕴含着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与生活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满腔离绪泪成澜:描写内心的愁苦如泪水般奔涌,展现离别的痛苦。
  2. 半焰残灯伴晓寒:清晨的寒意与微弱的灯光,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3. 怀抱不开今日事:表达对现实生活的难以释怀。
  4. 梦魂犹泥昨来欢: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沉浸。
  5. 银绡忍割同心带:象征两人之间的情感纽带难以割舍。
  6. 宝镜愁窥并影鸾:透过镜子看到彼此的影子,感受到愁苦。
  7. 一尺白罗聊写恨:用白罗布表达内心的怨恨与不满。
  8. 凭君时展枕前看:期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满腔离绪泪成澜”,将情感比作波澜,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如“宝镜愁窥”,让物品具有人类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对仗美,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离愁别绪、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体现出人对情感的执着与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痛苦与离别的情感。
  • :象征孤独与暗淡的希望。
  • :象征对美好过去的追忆。
  • :象征柔情与相思的牵挂。
  • :象征对彼此情感的映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满腔离绪泪成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愁
    C. 愤怒

  2. “银绡忍割同心带”中的“同心带”指的是什么? A. 友谊的纽带
    B. 情侣之间的感情
    C. 家庭的羁绊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悲伤
    C.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离愁别绪与对往事的怀念。
  • 柳永《雨霖铃》:也聚焦于离别与思念的主题。

诗词对比

  • 张乔的《懊憹诗》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描绘了对离别的痛苦,但张乔更突出对现实无奈的情感,而李清照则更加强调对过去的怀念与追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张乔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