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洲病剧寄一笺与孟阳兼附以诗》

时间: 2025-02-04 16:15:01

久薄青楼浪子名,断肠芳信寄卿卿。

悲欢共历真如梦,新旧为恩好认情。

皎日只愁光别照,烟花那恨艳飘英。

高天下地君同我,屏烛书灯各自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薄青楼浪子名,
断肠芳信寄卿卿。
悲欢共历真如梦,
新旧为恩好认情。
皎日只愁光别照,
烟花那恨艳飘英。
高天下地君同我,
屏烛书灯各自明。

白话文翻译:

这位常常出入青楼的浪子,
满腹愁苦的情信寄给你。
经历的悲欢宛如一场梦,
新旧情感也都分得清楚。
明亮的日头只怕光线无法相照,
烟花何必对着绚丽的花瓣生恨。
在这高天厚地之间,你我同在,
在烛光下书信灯下,各自明了。

注释:

  • 久薄:长期在青楼中游荡。
  • 浪子:指风流放荡的男子。
  •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肠断心痛。
  • 芳信:指美好的信件。
  • 悲欢共历:经历过的悲伤和快乐。
  • 皎日:明亮的太阳。
  • 烟花:指美丽的花朵或享乐生活。
  • 屏烛书灯:指在灯下写信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乔,明代诗人,字子乔,号月庐,生卒年不详。张乔以婉约细腻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人情世态,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张乔遭遇情感困扰之际,表达了他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与反思。在明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青楼文化盛行,诗人常常在此背景下进行创作,反映出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交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浪子为主角,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缅怀与反思。开篇“久薄青楼浪子名”即揭示了诗人自身的经历,身为“浪子”,他在繁华的青楼中沉迷,然而这份名声背后却是“断肠芳信”的沉重情感。这里的“芳信”不仅是对过往恋情的寄托,也是一种对理想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对时间的流逝、情感的变迁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悲欢共历真如梦”则体现了生活的虚幻与无常,仿佛一切都在梦中,难以把握。新旧情感的对比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过去的美好与如今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高天下地君同我,屏烛书灯各自明”则展现了一种孤独的共鸣,尽管彼此同在,却又各自为政,无法真正相知。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对爱情的热切期待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久薄青楼浪子名:长久以来在青楼中游荡,名声就是浪子。
  2. 断肠芳信寄卿卿:满腹愁苦的情信寄给你,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
  3. 悲欢共历真如梦:经历的悲欢仿佛都是梦一场,感叹人生的虚幻。
  4. 新旧为恩好认情:无论是新情旧爱,都能清晰地分辨情感。
  5. 皎日只愁光别照:明亮的太阳让人愁苦,只怕光明照不到彼此。
  6. 烟花那恨艳飘英:美丽的烟花何必对它生恨,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7. 高天下地君同我:在这广阔的天地间,你我同在,暗示共同的命运。
  8. 屏烛书灯各自明:在烛光下书信灯下,各自明白自己的情感,反映孤独感。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高天下地”与“屏烛书灯”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浪子的视角,探讨爱与孤独、时光与记忆的关系,表达了对爱情的追忆与对人生的无奈。

意象分析:

  • 青楼:象征着繁华与享乐,反映了社会风气。
  • 断肠:象征极度的悲伤与思念。
  • 皎日:象征光明与希望,但也暗含愁苦。
  • 烟花:象征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久薄青楼”指的是: A. 长期在青楼中
    B. 长期在书房中
    C. 长期在山中
    D. 长期在海边

  2. “断肠芳信”意指: A. 美丽的信件
    B. 悲伤的信件
    C. 友好的信件
    D. 无聊的信件

  3. 诗中提到的“新旧为恩好认情”表达了: A. 对爱情的无奈
    B. 对友情的珍视
    C. 对时间的感叹
    D. 对家庭的眷恋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张乔的诗在情感的细腻与复杂上更为突出,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情与洒脱。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却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