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中独步庭下》

时间: 2025-02-04 16:10:53

山月明如昼,江风冷似秋。

衰迟亦可叹,幽独自成愁。

斗柄垂江渚,笳声下戍楼。

我惟诗思在,从此亦宜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中独步庭下
作者: 陆游 〔宋代〕

山月明如昼,江风冷似秋。
衰迟亦可叹,幽独自成愁。
斗柄垂江渚,笳声下戍楼。
我惟诗思在,从此亦宜休。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山上月亮明亮得像白天,江边的风吹来让人感到寒冷,仿佛秋天的气息。虽然衰老和时光流逝值得感叹,但在这样的孤独中我也自成一番愁绪。天上的北斗星指向江边,戍楼上传来笳声。我唯有诗思在,决定从此不再继续。

注释:

  • 山月:山中的月亮,形容明亮。
  • 江风:江边的风,冷而清新。
  • 衰迟:指衰老与时光流逝的感叹。
  • 斗柄:指北斗星的指向,斗柄垂下意指时间的流逝。
  • 笳声:乐器笳的声音,通常与戍楼守卫相关。
  • 幽独:形容孤独的状态,内心的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国家兴亡及历史感慨。其诗风豪放、清新,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人生经历的沉浮与对国家的忧虑交织时期。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在孤独中思考人生的哲理。

诗歌鉴赏:

《夜中独步庭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与感慨。开篇以“山月明如昼”引入夜景,展现了明亮的月光下庭院的静谧与美丽,同时又带出一丝寒意,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接着“衰迟亦可叹”更是将个人的感受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了对衰老与生命无常的感慨。

“斗柄垂江渚,笳声下戍楼”则用天上的北斗星和戍楼的笳声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氛围。北斗星的指向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而戍楼的笳声则让人想起守卫与孤独的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结尾“我惟诗思在,从此亦宜休”传达了诗人对诗歌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放下,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整首诗在意境上极为渗透,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外界自然的细致观察,又有对自我内心的深刻反思,使人感受到一种孤独而又哲理的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月明如昼:描写夜晚的山中,月亮明亮得如同白昼,表现出夜的宁静和美丽。
  2. 江风冷似秋:江边的风吹来,冷得像秋天,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3. 衰迟亦可叹:诗人感叹衰老与时间的流逝,体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4. 幽独自成愁:在孤独中,自觉愁苦,表达了内心的孤寂。
  5. 斗柄垂江渚:北斗星指向江边,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人生的无常。
  6. 笳声下戍楼:戍楼上传来的笳声,引发对守卫的思考,增加孤独感。
  7. 我惟诗思在:诗人唯有诗歌的思考与创作存在。
  8. 从此亦宜休:诗人决定停止此时的思考,表现出一种释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月明如昼”,用明亮的月光比喻白昼,生动形象。
  • 对仗:如“斗柄垂江渚,笳声下戍楼”,形成均衡的对称美。
  • 排比:在情感的表达上,通过排比手法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在孤独中对自我与外界的反思,体现了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对人生的释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月:象征宁静与美好,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江风:代表自然力量,也暗示人生的无常。
  • 斗柄:象征时间的流逝。
  • 笳声:与孤独相联系,形成了对比,增加情感的深度。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还反映了他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月明如昼”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夜的宁静
    • B. 诗人的思考
    • C. 诗人的孤独
    • D. 生命的无常
  2. “斗柄垂江渚”中“斗柄”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北斗星
    • C. 江边的风
    • D. 诗人的心情
  3. 诗人决定“从此亦宜休”是出于什么原因?

    • A. 对诗歌的厌倦
    • B. 对人生的释然
    • C. 对自然的感悟
    • D. 对衰老的恐惧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陆游的《夜中独步庭下》与李白的《夜泊牛津》:两首诗都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陆游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的气魄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收录陆游作品及其生平介绍。
  • 《宋代诗人研究》:对宋代诗人及其作品的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