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祝安春台九十》
时间: 2025-01-27 03:10: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犹忆蒲轮下曲阿,杖朝倏忽十年过。
争夸日饮珍馐盛,孰识仁声里巷歌。
九十几筵同辈少,一堂冠盖后生多。
由来人瑞筹添屋,百岁欣看鬓未皤。
白话文翻译:
我还记得在蒲轮下的曲阿时光,手杖在手,转眼间十年已经过去。
大家争相夸耀日常饮食的珍馐美味,谁又能懂得那仁爱的声音在街巷间的歌唱呢?
九十岁的同龄人少之又少,今天一堂之中年轻人却比我们多。
自古以来,长寿的人都会为自己添置房屋,百岁之时我还欣喜地看着自己的头发没有变白。
注释:
- 蒲轮:指古代的车轮,常用以比喻时间的流逝。
- 曲阿:地名,古代的一个小镇,可能是作者曾经生活的地方。
- 杖朝:手杖,表明年岁已高,象征着老年。
- 珍馐:美味的食物。
- 仁声:指充满仁爱之情的声音。
- 人瑞:长寿的人,瑞者,吉祥的意思。
- 鬓未皤:指头发未白,形容身体健康。
典故解析:
- 长寿:文中提到的人瑞,反映了人们对长寿的追求和尊重。
- 饮珍馐:此处反映了古代宴席的奢华与享受,但同时也表达了对美食背后人情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文澜,清代诗人,字惟白,号梅溪,生于晚清,后期生活于民国。其诗风清丽,常关注社会民生,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九十寿辰之际,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与对长寿的庆祝,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
诗歌鉴赏:
唐文澜的《恭祝安春台九十》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长寿祝贺诗。诗中作者以温暖的回忆开启,通过“犹忆蒲轮下曲阿”,展现了对往昔青春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随着“杖朝倏忽十年过”的感慨,诗人不仅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同时也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哲学思考:人们在生命的长河中,终究要学会与时间和解。
接着,诗中用对饮食的争夸,暗示了世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但“孰识仁声里巷歌”则回归到心灵的深处,突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提醒人们更应重视情感与精神的满足。后两句“九十几筵同辈少,一堂冠盖后生多”则表现出作者对当下年轻一代的欣慰与期待,显示出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一句“百岁欣看鬓未皤”,不单是对自身长寿的自豪,更是对生命价值的认同,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岁月的感悟,展现了唐文澜的深厚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犹忆蒲轮下曲阿:回忆往昔在蒲轮(车轮)下的日子,暗示年轻时光的快乐。
- 杖朝倏忽十年过:时间飞逝,十年转瞬即逝,表现出对流逝时光的感慨。
- 争夸日饮珍馐盛:人们争相夸耀自己享用的美食,突显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 孰识仁声里巷歌:谁又能理解那些充满仁爱的歌声,强调人情的珍贵。
- 九十几筵同辈少:同龄人少,体现出长寿的稀有性。
- 一堂冠盖后生多:年青人众多,展示出对年轻一代的关注。
- 由来人瑞筹添屋:长寿之人总会为自己添置房屋,象征对生活的热爱。
- 百岁欣看鬓未皤:百岁之时仍然欣喜,象征着健康与积极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争夸日饮珍馐盛,孰识仁声里巷歌”,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意。
- 比喻:用“蒲轮”比喻时间的流逝,具象化了时间的无情。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描述,强调生与死、老与少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长寿的庆祝,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恩与对青春的怀念,体现了对人情与物质的思考,传达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轮:象征时间的流逝。
- 珍馐:代表物质享受。
- 仁声:象征人际关系与情感。
- 人瑞:象征长寿与智慧。
- 鬓未皤:象征健康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蒲轮”指的是什么?
A. 车轮
B. 轮船
C. 飞机
答案:A -
诗人对“珍馐”的态度是?
A. 赞美
B. 反思
C. 无所谓
答案:B -
“百岁欣看鬓未皤”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自豪
C. 失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忧伤的情绪;
- 《将进酒》:强调对人生享乐的态度,与本诗的庆祝长寿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唐文澜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