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雁诗》
时间: 2025-01-27 03:30: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雁荡诸奇不可穷,
石梁华表远淩空。
乾坤谁道洞中小,
日月曾从牖里通。
词客墨苔观照耀,
飞仙环佩听玲珑。
何当偕得缑山鹤,
驾入嶙峋翠几重。
白话文翻译:
在雁荡山的奇景中,真是无穷无尽;
高耸的石梁和华表,远远地直插云霄。
谁能说洞中就显得狭小?
日月光辉早已透过窗户洒进来。
诗人们在墨苔上观赏光影的照耀,
飞仙的环佩声清脆悦耳。
何时我能和那缑山的白鹤一同飞翔,
驾着它们穿越重重翠绿的山峦?
注释:
- 雁荡:指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华表:古代建筑物,意为“华丽的表柱”,多用于纪念性建筑。
- 乾坤:指天地、宇宙,有时也用于形容大自然的广袤。
- 词客:指写词的诗人,这里泛指文人墨客。
- 墨苔:指覆盖在石头或地面上的黑色苔藓,通常与古老的文化气息相关。
- 环佩:指装饰在衣服上的小铃铛,发出清脆的声音。
- 缑山:指缑山,古代名山,常与隐逸、修道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皋,唐代诗人,字子乔,号青松,生于盛唐时期,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李皋创作《游南雁诗》的背景是在他游历雁荡山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他对山水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游南雁诗》以雁荡山的壮丽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石梁、华表、日月等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诗中“雁荡诸奇不可穷”一句,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引入,表明雁荡山的奇异景观深不可测,给人以无限的遐想。随后提到的“石梁华表远淩空”,则在视觉上进一步拓展了空间的广度,增强了诗的气势。
在描写中,李皋不仅关注自然的外在美,还表达了人对自然的内在感受。通过“乾坤谁道洞中小,日月曾从牖里通”的对比,强调了洞中世界的独特与广阔,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之后,诗人又通过“词客墨苔观照耀,飞仙环佩听玲珑”,描绘了文人墨客在此地的悠闲情景,展现了作者在优美环境中对艺术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何当偕得缑山鹤,驾入嶙峋翠几重”,则流露出诗人希望与高洁的白鹤同游于山水之间的理想,表现了对自由和逍遥生活的渴望,传递出一种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雁荡诸奇不可穷:雁荡山的奇异景观数不胜数。
- 石梁华表远淩空:高耸的石梁和华表直插云霄,形成壮观的景象。
- 乾坤谁道洞中小:谁会说洞中的空间就狭小呢?
- 日月曾从牖里通:日月的光辉早已透过窗户洒进来,暗示着洞中也有光明。
- 词客墨苔观照耀:文人墨客在苔藓上欣赏光影的照耀。
- 飞仙环佩听玲珑:耳边传来飞仙的清脆铃声,营造出仙境般的氛围。
- 何当偕得缑山鹤:什么时候能和缑山的白鹤一起飞翔?
- 驾入嶙峋翠几重:驾着白鹤穿越重重翠绿的山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日月曾从牖里通”,“飞仙环佩听玲珑”,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通过“飞仙环佩”,赋予仙人以人类的特征,增添了神秘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荡山:象征自然的奇迹与美丽。
- 石梁华表:代表着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白鹤:象征高洁、自由的生活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雁荡”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浙江
- B. 江苏
- C. 福建
- D. 四川
-
“飞仙环佩听玲珑”中的“环佩”指的是什么?
- A. 声音
- B. 装饰
- C. 诗歌
- D. 画作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
- A. 渴望功名
- B. 希望与自然和谐
- C. 寻求财富
- D. 追求权力
答案:
- A. 浙江
- B. 装饰
- B. 希望与自然和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美景,但更多侧重于孤独与宁静的心境。
- 李白《庐山谣》:展示了壮丽的自然场景及个体在其中的豪情,风格上更加奔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皋诗文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