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

时间: 2025-01-27 03:16:45

当时避地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长。

草色几经坛杏改,浪花犹带洞庭香。

意思解释

桃源

作者: 李皋 〔唐代〕

原文展示:

当时避地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长。
草色几经坛杏改,浪花犹带洞庭香。

白话文翻译:

那时避世的地方天地狭小,这里安家则日月悠长。
草色经过几番杏花的更替,浪花依然带有洞庭的芳香。

注释:

  • 避地: 躲避到某个地方,这里指隐居的生活。
  • 乾坤: 指天地,表明环境的局促。
  • 安家: 在此安顿下来。
  • 坛杏: 指杏花,象征春天的来临与更替。
  • 浪花: 形容水波,带有气息的水声。
  • 洞庭: 指洞庭湖,象征自然的美丽与清新。

典故解析:

桃源,源自《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象征着隐逸与宁静的生活。诗中提到的洞庭香,暗示着与自然的亲密联系,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向往与依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皋,唐代诗人,性情豪放,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作品多表现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隐居生活时期,表现了他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选择退隐的心理状态。

诗歌鉴赏:

李皋的《桃源》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吸引着读者。诗的开头“当时避地乾坤窄”,便带出一种对隐逸生活的理解,隐居之地虽小,但内心的安宁却是重要的。接着“此地安家日月长”,诗人描绘了这种隐居生活的美好,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日月交替却不再有世俗的烦恼。接下来的“草色几经坛杏改”,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展现出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使得整个景象更为生动。最后一句“浪花犹带洞庭香”则将自然的气息与诗人内心的宁静结合在一起,洞庭湖的香气不仅是一种自然的感知,亦是诗人心中理想生活的象征。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当时避地乾坤窄”:意指当时所选择的隐居之地,虽然天地狭小,却是避世的理想之地。
    • “此地安家日月长”:在这里安居,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时间仿佛停滞。
    • “草色几经坛杏改”:草色的变化象征着春夏秋冬的交替,时间的流逝。
    • “浪花犹带洞庭香”:浪花的香气象征着自然的美好,洞庭湖的香气令人陶醉,增添了自然与人心的联系。
  • 修辞手法:

    • 对仗: “避地乾坤窄”与“安家日月长”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 通过“草色”“浪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草色: 象征生命的轮回与四季的变换。
  • 浪花: 代表自然的声音,带有情感的共鸣。
  • 洞庭香: 体现出自然的芬芳与诗人心灵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避地”指的是什么?

    • A. 旅行
    • B. 隐居
    • C. 工作
    • D. 学习
  2. “浪花犹带洞庭香”中的“洞庭”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西湖
    • B. 洞庭湖
    • C. 太湖
    • D. 黄河

答案:

  1. B. 隐居
  2. B. 洞庭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李皋的《桃源》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表达了对理想隐居生活的追求,但李皋更强调自然的美,而陶渊明则更注重理想社会的描绘。两者在意象与主题上均有相辅相成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