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赏桂萧林》
时间: 2025-01-11 06:38: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赏桂萧林
作者: 沈榛 〔清代〕
傍砌几枝初放萼,西风时引幽香。
玲珑金粟半舒黄。
三秋佳赏,月下共持觞。
影入筵前疑欲舞,几惊世界清凉。
恍闻碧落奏霓裳。
姮娥此际,应自妒吴刚。
白话文翻译:
在石阶旁,几枝桂花刚刚开放,微风吹来,幽香阵阵。
金色的桂花在月下半开,正是秋天的美好时节,我们一起举杯畅饮。
月影映入酒席,似乎要在这里翩翩起舞,让人惊觉世间的清凉。
恍惚间,仿佛听到天上仙女奏响霓裳舞曲。
此时此刻,嫦娥应该在一旁自愧不如,妒忌吴刚的桂树。
注释:
字词注释:
- 傍砌:石阶旁边。
- 初放萼:初开的花蕾。
- 幽香:淡雅的香气。
- 玲珑:精致、细腻。
- 金粟:指桂花,因其颜色金黄而称。
- 持觞:举杯。
- 影入筵前:月光的影子映在酒席上。
- 恍闻:恍惚间听到。
- 碧落:天空,天界。
- 姮娥:嫦娥,月宫的仙女。
- 吴刚:传说中砍桂树的樵夫。
典故解析:
- 嫦娥奔月:传说中嫦娥因贪吃仙药而飞上月球,象征着孤独与美丽。
- 吴刚伐桂:吴刚是砍伐桂树的樵夫,桂树每年都会复生,象征着永恒与不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榛,字子才,号白云,清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品质清新,常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临江仙》创作于秋季,诗人置身于桂花盛开的时节,借此佳景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月亮与仙女的幻想,展现了清秋的宁静与诗人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 赏桂萧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桂花盛开的秋景,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开篇即以“傍砌几枝初放萼”引入,描绘了初秋的气息,桂花的幽香伴随着西风,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玲珑金粟半舒黄”进一步描写桂花的美丽,金色的花朵在月光下更加显得娇艳动人,象征着丰收与富饶。
诗中“月下共持觞”则将人和自然的和谐融为一体,月光洒在酒杯上,暗示着一种共享美好时光的情境。接下来的“影入筵前疑欲舞”更是将月影人格化,仿佛它也想加入这个欢快的场景,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泼。
整首诗通过对桂花与月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对生命美好时光的珍惜。在最后的“姮娥此际,应自妒吴刚”中,嫦娥与吴刚的典故不仅增添了诗的文化厚度,也使得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生命的反思交汇在一起,影响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傍砌几枝初放萼:描绘桂花的初开,营造出秋天的气息。
- 西风时引幽香:微风吹拂,带来淡雅的香气,增强了自然的氛围。
- 玲珑金粟半舒黄:金色的桂花在月下显得格外美丽,表现出秋天的丰收。
- 三秋佳赏,月下共持觞:在美好时光中,人与自然共饮,暗示着和谐的生活。
- 影入筵前疑欲舞:月影仿佛要在酒席上舞动,增添趣味。
- 几惊世界清凉:反映出一瞬间的惊喜与清凉感。
- 恍闻碧落奏霓裳:听到天上仙女的音乐,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姮娥此际,应自妒吴刚:嫦娥和吴刚的对比,增添了诗的深度与哲理。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影如人,赋予自然以灵性。
- 拟人:月影欲舞,生动形象。
- 对仗:如“影入筵前疑欲舞”,形成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面上描绘了秋天的桂花与月色,实际上深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类情感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花:象征美好与丰收,代表秋天的到来。
- 月亮:象征孤独与美丽,寄托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酒杯:象征团聚与欢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风”主要用来描绘什么? a) 秋天的凉爽
b) 春天的温暖
c) 冬天的寒冷 -
“影入筵前疑欲舞”中的“影”指什么? a) 酒杯的影子
b) 月影
c) 桂花的影子 -
诗中提到的“姮娥”是指哪个神话人物? a) 西王母
b) 嫦娥
c) 观音
答案:
- a) 秋天的凉爽
- b) 月影
- b) 嫦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沈榛的《临江仙》更强调自然与人情的交融,李白则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主题思想。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文赏析》
- 《诗词常识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