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1-11 06:11:53

南洋海岛观音住,清凉迥出尘寰。

迢迢幽邈隔关山。

潺潺急溜,无路见慈颜。

月照漫漫生瑞彩,风吹浩浩波旋。

洪流千里远人间。

浪漂云际,凡庶到应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南洋海岛观音住,清凉迥出尘寰。
迢迢幽邈隔关山。
潺潺急溜,无路见慈颜。
月照漫漫生瑞彩,风吹浩浩波旋。
洪流千里远人间。
浪漂云际,凡庶到应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洋海岛上观音菩萨的栖息之地,清凉的气息远离尘世的喧嚣。遥远而神秘的山脉将人们与她隔开,溪水潺潺流淌,却无路可见她的慈祥面容。明月照耀着大地,生出瑞气,清风拂动着滔滔波浪。洪流千里之外,像是将人间的凡俗与超然隔绝,浪花漂浮在云际,世间的百姓到达这里是多么艰难。

注释:

  • 观音:即观世音菩萨,慈悲的象征。
  • 清凉:形容环境的清新与宁静,远离尘世的喧嚣。
  • 迢迢幽邈:形容路途遥远而神秘。
  • 潺潺:水流声,形容水流的轻柔。
  • 慈颜:慈祥的面容。
  • 瑞彩:吉祥的光彩或现象。
  • 浩浩:形容水流的浩大。
  • 洪流:奔腾的水流,象征远方的距离与不可逾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山主是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和佛教思想。他的诗多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为特点,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动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一个理想化的境地,表达对世俗尘嚣的逃避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临江仙》通过对南洋海岛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理想境界。诗的开头便引出了观音菩萨的身影,体现了对信仰的崇敬与向往。诗中“清凉迥出尘寰”的描述,给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清净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理想。

接下来的“迢迢幽邈隔关山”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隔绝的遥远,表现了人与理想境界之间的距离。水流的“潺潺急溜”,虽然美丽却无法接近,更加突出了诗人心灵的孤独与渴望。月光洒下的“瑞彩”,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然而,最终“洪流千里远人间”的意象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失落,似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无法跨越。

全诗在意象的交替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渴望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超然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洋海岛观音住:点明地点,突显观音的灵性与神秘。
  2. 清凉迥出尘寰:描绘环境的宁静,远离世俗,暗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3. 迢迢幽邈隔关山:强调与理想境地的遥远与隔绝,增添了诗的深邃感。
  4. 潺潺急溜,无路见慈颜:水流的轻柔与无法见到观音的对比,表现了内心的渴望与失落。
  5. 月照漫漫生瑞彩:月光的明亮与吉祥的象征,传达出一种美好与希望。
  6. 风吹浩浩波旋:波浪的浩荡,暗示着世间的变幻与无法把握。
  7. 洪流千里远人间:远方的洪流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带有无奈与失落。
  8. 浪漂云际,凡庶到应难:最终点明了世俗的艰难与理想的遥不可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观音比作理想中的存在,表达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 拟人:水流潺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
  • 对仗:如“月照漫漫,风吹浩浩”,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反映了对理想与信仰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人与理想之间的距离与无奈,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观音:慈悲与救赎的象征,代表心灵的慰藉。
  • 海岛:象征着清净与世外桃源,反映出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月亮:象征着希望与光明,暗示理想中的美好。
  • 洪流:代表着奔腾不息的生命与世俗的变幻,象征着理想的遥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观音菩萨住在哪里?

    • A. 西洋
    • B. 南洋海岛
    • C. 北方山脉
      答案: B
  2. 诗中“潺潺急溜”描绘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 A. 风
    • B. 水流
    • C. 月光
      答案: B
  3. 诗的最后一句“浪漂云际”表达了什么?

    • A. 理想的容易到达
    • B. 世俗的艰难与遥远
    •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李白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与《临江仙》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但《庐山谣》着重于山水的壮丽,而《临江仙》则更强调一种超凡脱俗的理想境界。两者在意象与情感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生活观与价值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诗与禅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