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1-11 06:12:23

独坐岩前寻思虑,如来妙法难量。

慈悲苦海作舟航。

缘人有分,难苦免灾殃。

得指华严真法界,明明处处无方。

禅河皎皎曜神光。

曹溪门下,新到旧家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独坐岩前寻思虑,如来妙法难量。
慈悲苦海作舟航。
缘人有分,难苦免灾殃。
得指华严真法界,明明处处无方。
禅河皎皎曜神光。
曹溪门下,新到旧家乡。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坐在岩前,沉思良久,似乎如来的妙法难以测量。
用慈悲的心舟,渡过这苦海。
缘分使然,虽然难以避免苦难与灾殃。
我得到了华严的真法界,处处都是明亮的,没有固定的方位。
禅河清澈明亮,照耀着神圣的光辉。
我在曹溪的门下,虽然是新来,却宛如回到了故乡。

注释:

  • 独坐岩前:独自坐在山岩前。
  • 如来:指佛陀,意为“如实而来”。
  • 妙法:指佛法的奥妙和深邃。
  • 慈悲:佛教教义中的重要概念,强调对众生的怜悯与关怀。
  • 缘人:有缘的人,指有因缘关系的人。
  • 华严:指《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
  • 真法界:真实的法界,指佛教的真理境界。
  • 曹溪:指曹溪宗,是中国禅宗的一个重要流派,创始人是达摩祖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山主,元代诗人,擅长诗词,其作品多表现对佛教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山中独坐之际,诗人思索佛法和人生,抒发对信仰及内心境界的体悟。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通过独坐岩前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思索和感悟。开篇“独坐岩前寻思虑”,讲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伴随着对如来妙法的赞叹,诗人感受到佛教教义的深奥和难以捉摸。接着,诗人提到“慈悲苦海作舟航”,将慈悲比作渡过苦海的船,象征着内心的救赎与希望。此处,诗人将个人的苦难与众生的苦海相联系,反映了他对人间苦难的同情与理解。

“缘人有分,难苦免灾殃”则体现了缘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缘分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切,然而苦难与灾祸是难以避免的,这种认识让人感到人生的无奈和复杂。接下来的“得指华严真法界”,则是对佛教经典的指引,表示诗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明了佛教的核心思想,达到一种心灵的启迪。

最后的“曹溪门下,新到旧家乡”,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曹溪宗的归属感,也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归宿。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佛教哲理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苦难和解脱的感悟,充满了哲理的深邃与宗教的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坐岩前寻思虑:表达了诗人孤独的状态,进入深思的境地。
  • 如来妙法难量:赞美佛法的深奥与复杂,难以用言语或理智来完全理解。
  • 慈悲苦海作舟航:用慈悲作为渡过苦海的工具,体现了救赎与希望的主题。
  • 缘人有分,难苦免灾殃:承认人生的缘分与苦难,反映对命运的无奈。
  • 得指华严真法界:获得对佛教真理的指引,心灵得到明亮的照耀。
  • 明明处处无方:真理无处不在,但不受固定的空间限制。
  • 禅河皎皎曜神光:描绘禅的境界清澈明亮,神光照耀,象征内心的平静。
  • 曹溪门下,新到旧家乡:表达对曹溪宗的归属感,犹如回到熟悉的故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慈悲比作渡舟,形象生动。
  • 对仗:如“难量”与“作舟航”,体现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佛法的思索与人生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于苦难的理解和对解脱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宁静与智慧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岩前:象征孤独与沉思的空间。
  • 苦海:象征生活中的苦难与挑战。
  • :象征着慈悲与救赎的力量。
  • 华严真法界:象征佛教的深奥智慧与真实的存在。
  • 禅河: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明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如来”指的是哪个宗教的创始人?
    A) 道教
    B) 佛教
    C) 伊斯兰教
    D) 基督教

  2. “缘人有分”中的“缘”指的是什么?
    A) 因果关系
    B) 亲属关系
    C) 感情关系
    D) 享乐关系

  3. 诗人所归属的宗派是哪个?
    A) 禅宗
    B) 密宗
    C) 佛教
    D) 道教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题》李商隐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对比山主的《临江仙》和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表现了孤独和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佛教哲学的探讨,而后者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史》
  • 《佛教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