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翁大师新蒲绿依韵柬寄》
时间: 2025-01-26 05:11: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头父老话兴亡,蒲柳春光又十霜。
徒有子规愁望帝,更无鹦鹉忆明皇。
唐陵麦饭悲寒食,汉腊桑门祝上方。
指示旁人尽流涕,讲堂钟鼓暮云黄。
白话文翻译:
村头的老人们谈论着兴亡的历史,蒲柳在春光中已经经历了十个寒霜的轮回。只听见子规鸟在哀愁地呼唤望帝,却再也听不到鹦鹉在怀念明皇。唐朝的陵墓前,麦饭香味让人悲伤地想起寒食节,汉朝的桑树门前,人们在祝福中感叹时光的流逝。指引着旁人,大家都流下了眼泪,讲堂上的钟鼓声在黄昏的云彩下显得格外沉重。
注释:
- 江头:村庄的河边,指的是乡村生活环境。
- 父老:年长的村民,通常指有经验的人。
- 兴亡:指国家或家族的兴盛与衰亡。
- 子规:一种鸟,传说中它的叫声使人想起哀怨的事情。
- 望帝:指的是古代的望帝,因悲痛而去世。
- 鹦鹉: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特别是对明皇的思念。
- 寒食:寒食节,古代祭祀的日子,通常与哀思有关。
- 桑门:指汉朝的桑树门,是一种象征。
- 指示旁人:引导他人,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揆,明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关注历史与人情。他的诗风以沉郁、典雅著称,常常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描写来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江南,正值春秋之交,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描绘,反映了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和对人事变化的感慨。诗中融入了对古代王朝的追忆,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索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结合,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诗的开头以“江头父老话兴亡”引入,直接将读者带入了对历史的讨论。接着,诗人以“蒲柳春光又十霜”描绘了自然的轮回,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子规和鹦鹉的对比,则强化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失落,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追忆。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唐陵和汉腊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沉重感。麦饭和寒食的联系,不仅让人想起节日的哀愁,也引发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最后,诗人以“指示旁人尽流涕”收尾,令人感受到共鸣与情感的传递,既有对逝去历史的哀叹,也有对未来的无限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头父老话兴亡:描绘村中老人谈论历史的场景,传达出对历史的关注和思考。
- 蒲柳春光又十霜:时间的流逝,春光与寒霜的对比,象征生命的无常。
- 徒有子规愁望帝:子规鸟的哀鸣,唤起对古代帝王的追忆。
- 更无鹦鹉忆明皇:鹦鹉的缺失,象征对明皇的怀念,暗含历史的断裂。
- 唐陵麦饭悲寒食:唐陵的麦饭与寒食节的结合,传达对历史的沉思。
- 汉腊桑门祝上方:汉朝的桑树门与祝福,反映对历史的敬畏与思索。
- 指示旁人尽流涕:引导他人流泪,传达共情与感伤。
- 讲堂钟鼓暮云黄:讲堂的钟鼓声在黄昏中显得更加沉重,象征历史的回响。
修辞手法:
- 对比:子规与鹦鹉的对比,强化了怀念与失落。
- 意象:麦饭与寒食、桑门与祝福,形成鲜明的历史意象。
- 拟人:自然景象如春光与霜的描绘,赋予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兴亡的追忆,表达了对过去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感悟,情感基调沉郁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柳: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子规:代表对过往的哀愁与怀念。
- 唐陵:象征历史的厚重与人文的传承。
- 寒食:与哀思相关的节日,体现人们对历史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子规”代表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对历史的怀念
C. 自然的美丽 -
“唐陵麦饭悲寒食”中“寒食”指的是什么? A. 丰收的季节
B. 祭祀的节日
C. 春天的景象 -
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A. 快乐与轻松
B. 愤怒与抗争
C. 沉郁与怀念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揆的《读山翁大师新蒲绿依韵柬寄》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与生命的思考,但王揆更侧重于对兴亡的沉重感,而李白则体现了对人生的洒脱与豪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揆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