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临济人灭嘱三圣因缘作偈》

时间: 2025-01-24 01:15:07

正法眼藏瞎驴灭,临济何曾有是说。

今古时人皆妄传,不信但看后三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法眼藏瞎驴灭,临济何曾有是说。
今古时人皆妄传,不信但看后三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正法眼藏的批判,认为其观点是荒谬的。临济宗并没有这样的说法。古今人们都在误传这一点,如果不相信,可以看看未来三个月的情况。

注释

  • 正法眼藏:是指佛教的真理或经典,象征着佛法的真实传承。
  • 瞎驴:比喻那些盲目跟随的人或错误理解的人。
  • 临济:指临济宗,是中国禅宗的一派,强调顿悟。
  • 妄传:虚假传播或错误传言。
  • 后三月:可能暗示未来的变化或结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心道,宋代著名禅宗僧人,擅长用诗歌表达自己的禅理和思想。其作品多探讨佛法,体现了对传统的反思与批判。

创作背景:在宋代,佛教尤其是禅宗盛行,许多僧人借助诗歌传播自己的思想。释心道的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当时流行的误解与传言的不满,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虚假信仰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揭示了对佛教教义误解的警惕,表现出诗人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诗中提到“正法眼藏”,不仅反映了对佛教经典的尊重,也暗示了对其被误解和曲解的担忧。“瞎驴”这一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那些盲目追随错误教义者的愚昧。临济宗作为著名的禅宗流派,其教义的误传在当时引起了诗人强烈的不满。诗人以“今古时人皆妄传”来强调这种误解的普遍性,表明自己对佛教真义的坚定信仰,同时也对周围的虚假传播表示批判。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严肃,表现了诗人对错误信仰的无奈和对真理的渴望。最后一句“但看后三月”更是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真理显现的期待,暗示着时间最终会揭示事实的真相,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正法眼藏瞎驴灭:揭示了某些人对佛教真理的无知和误解,像盲目的驴子一样。
    2. 临济何曾有是说:强调临济宗并没有这种荒谬的说法,反映出诗人对教义的清晰理解。
    3. 今古时人皆妄传:指出这种误传是普遍存在的,不分古今。
    4. 不信但看后三月:以未来的变化作为证据,暗示真理终将显现。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误解的人比作“瞎驴”,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的平衡使得表达更加有力。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佛教真理的追求,反对对教义的误解和曲解,强调时间将揭示事实的真相。

意象分析

  • 正法眼藏:象征佛教的真理与智慧。
  • 瞎驴:象征盲目与无知的追随者。
  • 临济宗:代表着一种特定的禅宗思想。
  • 后三月:象征未来的变化和真理的显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正法眼藏”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个人见解
    • B) 佛教的真理
    • C) 迷信的教义
    • D) 传统文化
  2. 诗中提到“瞎驴”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聪明的人
    • B) 盲目跟随的人
    • C) 禅宗大师
    • D) 世俗的追求者
  3. “不信但看后三月”意味着什么?

    • A) 诗人对未来的悲观
    • B) 未来会有真相显现
    • C) 诗人的无奈
    • D) 未来没有变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禅宗悟道诗》:同样探讨佛教理念的作品,体现对真理的追求。
  • 《山中问答》:通过对话形式表达禅宗思想,与本诗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释心道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表达对生命真理的追求上有相似之处,但释心道更专注于对佛教教义的反思,而白居易则更关注人情世故和自然哲理。这种对比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诗人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