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情曲》
时间: 2025-04-28 06:24: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丽情曲
作者: 蔡宗尧 〔明代〕
兰房过雨蕙径空,
绿云蔼蔼怀春风。
欹枕牙床睡初醒,
胭脂汗湿罗衣红。
鸳鸯牵绣丝未歇,
软瘦香肌倦如雪。
玉麟堕地浑不知,
流苏夜暖斜明月。
珠帘半卷春日高,
海棠飞起双蝴蝶。
白话文翻译:
在兰花房间雨后,蕙草的小路显得空荡荡,
春风轻拂,绿云缭绕着心头的思念。
我倚靠着床头刚刚醒来,
胭脂的汗水浸湿了我的红衣衫。
鸳鸯的绣丝牵绊未曾散去,
娇嫩的肌肤疲倦得如同白雪。
玉麟掉落在地根本不知道,
流苏在夜里温暖着斜斜的明月。
珠帘稍微卷起春日的景象,
海棠花间飞舞着双双蝴蝶。
注释:
- 兰房:指用兰花装饰的房间。
- 蕙径:蕙草的小路,象征幽静之处。
- 胭脂:一种红色化妆品,暗指女子的美丽。
- 鸳鸯:象征夫妻或情侣的美好关系,常见于古诗词中。
典故解析:
- 鸳鸯:古代中国文化中,鸳鸯常用来象征爱情、配偶,反映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流苏:流苏常作为装饰物,象征华丽与温暖,也暗指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细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宗尧是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观察视角,创作了大量抒情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雅士对春天和爱情的向往,同时展现了生活的幽雅与细腻。
诗歌鉴赏:
《丽情曲》是一首充满春意与情感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春日美景与爱情的和谐画面。诗的开篇以“兰房过雨蕙径空”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仿佛在雨后的春天,万物复苏,芳香四溢。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刚刚醒来的女子形象,衣衫因胭脂汗湿,展现出一种娇羞与柔美,仿佛是春天的化身。
在诗中,鸳鸯的绣丝未歇,意指爱情的绵绵不绝;而“软瘦香肌倦如雪”则透出一种柔弱与无辜,营造出一种宛若梦境的感觉。后半部分的“玉麟堕地浑不知”,则暗示着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流苏夜暖斜明月则描绘了夜晚的温馨与宁静,最后的“海棠飞起双蝴蝶”则是对春天生机勃勃的完美象征,表现出生命的美好与浪漫。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诉说着爱情的甜美与脆弱,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丽情曲》成为了一首经典之作,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兰房过雨蕙径空:描绘雨后兰花房间的宁静,蕙草的小路显得空荡。
- 绿云蔼蔼怀春风:春风轻拂,绿云缭绕,表现春日的美好。
- 欹枕牙床睡初醒:女子倚靠着床头刚醒,展现了慵懒的状态。
- 胭脂汗湿罗衣红:因睡觉而汗湿的红衣,增强了女子的娇羞感。
- 鸳鸯牵绣丝未歇:鸳鸯的牵绣丝暗示爱情的延续。
- 软瘦香肌倦如雪:柔弱的肌肤如雪般洁白,暗示女子的娇美。
- 玉麟堕地浑不知:玉麟指美好事物,掉落在地却毫无察觉,表达了无忧的状态。
- 流苏夜暖斜明月:流苏装饰在月光下显得温暖,营造出柔和的夜晚氛围。
- 珠帘半卷春日高:春日的高照,珠帘微卷,增添了动感。
- 海棠飞起双蝴蝶:海棠花间舞动的蝴蝶,象征春天的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肌肤比作雪,强调其娇美。
- 拟人:将玉麟的无知赋予人性,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珠帘半卷春日高,海棠飞起双蝴蝶”成对的句式使得诗句更加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爱情的向往与珍视,情感细腻而真挚,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花:象征高雅与纯洁。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 鸳鸯:象征爱情与幸福。
- 流苏:象征华丽与温暖。
- 蝴蝶:象征轻盈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兰房过雨”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A. 热烈
B. 宁静
C. 悲伤
D. 冷清 -
填空题:诗中“胭脂汗湿罗衣红”的意思是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鸳鸯”象征着友情。 (对/错)
答案:
- B
- 女子因睡觉而汗湿的红衣,表现出娇羞与美丽。
- 错(鸳鸯象征爱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
- 李白《静夜思》:表达思乡之情,与《丽情曲》的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概论》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