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皴老苔欲活,墨淡花如影。
瘦玉卓苍烟,藐姑倚素景。
至人耽幽寂,秋气随毫颖。
潦倒有真意,澹泊无人领。
热颜触冰雪,开函默自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画作中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淡雅的美。画中的苔藓似乎要复苏,淡墨勾勒出的花朵如同影子般轻柔。细瘦的玉石映衬着青烟,仿佛隐约倚靠在素雅的景色中。至高的人物沉醉于幽静的境界,秋天的气息随着笔尖流露出来。身处潦倒境地的人,内心却蕴含着真实的意义,虽然淡泊的人无人能理解。热切的面容触碰了冰雪,打开了心中的秘密,默默地反思自我。
注释:
- 皴老:指画作中表现出来的笔法,皴是用来表现山石或树木的线条,老则形容其苍老的状态。
- 苔:苔藓,常用于形容湿润的环境。
- 瘦玉:形容细长的玉石,象征清秀、脱俗。
- 藐姑:指小而轻的东西,暗喻细微的事物。
- 至人:指修道成真的人,追求内心的宁静。
- 潦倒:形容处于困境或失意的状态。
- 热颜:指热情的面容,与“冰雪”形成对比,象征内心的挣扎与冷静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淑曾,字子瑶,清代诗人,生于官宦世家,因其家境优渥而有较多的闲暇时间进行文学创作。其诗风清新淡雅,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困境交织的时代。作者或许在个人生活中经历了一些挫折,因此在诗中表达出对内心宁静与真实意义的追求。
诗歌鉴赏:
《题颠道人画》是一首描绘画作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画的意境与作者内心的情感。首联“皴老苔欲活,墨淡花如影”,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画中景物的生动与静谧,仿佛让人看到了生命的延续与美的瞬间。接下来的“瘦玉卓苍烟,藐姑倚素景”则通过对比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细腻的玉石与苍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画面之美。
诗中的“至人耽幽寂,秋气随毫颖”展现了作者对高人境界的追求,至人所追求的幽静与秋天的气息相得益彰,仿佛在传达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接下来的“潦倒有真意,澹泊无人领”则表现出作者在逆境中对自我价值的认知,虽然外界对其理解甚少,但内心的真实意图却愈加清晰。
最后两句“热颜触冰雪,开函默自省”则通过强烈的对比,描绘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反思,热情与冷静的碰撞让人深思,作者在此向读者传达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皴老苔欲活:描绘画中的苔藓,运用“皴老”表现出其古朴的韵味,似乎在诉说生命的渴望。
- 墨淡花如影:淡墨中勾勒出的花朵,如同影子般轻盈,展现出一种虚幻与真实的交融。
- 瘦玉卓苍烟:细长的玉石立于苍烟之中,展现出一种清雅的气质。
- 藐姑倚素景:小巧的物件依靠在素雅的背景中,显得恬静而淡泊。
- 至人耽幽寂:至高的智者沉醉于宁静的境界。
- 秋气随毫颖:秋天的气息随着笔尖的轻触而浮现,暗示着内心的感悟。
- 潦倒有真意:即使在困境中,内心依然能够感受到真实的意义。
- 澹泊无人领:淡泊的心境无人理解,体现了孤独的哲思。
- 热颜触冰雪:热切的面容与冷静的反思形成对比,表现出内心世界的挣扎。
- 开函默自省:打开内心的秘密,进行自我反思,表达了对自我认知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多次运用比喻手法,如“墨淡花如影”,将花朵比作影子,传达出其轻盈与虚幻的感觉。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工整方面做得很到位,如“皴老苔欲活,墨淡花如影”。
- 拟人:通过“秋气随毫颖”,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反省的重要性。通过描绘画作中的自然景物,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苔:象征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韵味。
- 花:代表美好与虚幻,体现出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玉:象征纯洁与高雅,表现出诗人对美的追求。
- 烟:代表虚无与飘渺,增强了诗的神秘感。
- 秋气:象征思考与哲理,暗示生命的沉静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至人”指的是: A. 修道成真的人
B. 普通人
C. 画家 -
“热颜触冰雪”中“冰雪”象征的是: A. 生命的脆弱
B. 内心的冷静与反思
C. 冷漠的态度 -
诗中“潦倒有真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与悲伤
B. 在困境中对真实意义的追求
C. 对生活的绝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高淑曾的《题颠道人画》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前者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内心的沉静与反思,而后者则通过对月光的描写,展现出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感。两首诗在主题上都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但表现形式和意象的选择上却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与赏析》
- 《高淑曾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