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时间: 2025-01-11 20:09:49

宜城徵美酝,汉水得佳鲂。

登岘思前哲,游池醉夕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宜城徵美酝,汉水得佳鲂。登岘思前哲,游池醉夕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宜城的美酒和汉水中捕获的美味鲂鱼。站在高处的岘山上,诗人感慨前人的智慧,游览池塘时则醉心于夕阳的美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宜城:古地名,今湖北宜昌,因水资源丰富而闻名。
  • 徵美酝:徵美指美酒,酝指酿造,意为宜城出产的美酒。
  • 汉水:流经中国中部的重要河流,滋养了沿岸的土地。
  • 佳鲂:指美味的鲂鱼,鲂鱼是一种淡水鱼,肉质鲜美。
  • 登岘:登上岘山,岘山为高地,象征着高远的志向。
  • 思前哲:思念历史上有智慧的哲人。
  • 游池:游览池塘,享受自然的美好。
  • 醉夕阳:沉醉于夕阳的美景,表达对自然的陶醉。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前哲”一词可以指代历史上有名的哲学家或智者,如孔子等,表达了诗人对哲学与智慧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迥,宋代诗人,字仲华,号小华,出身于书香门第。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作品多表现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览宜城时,受自然景观和生活美好的启发,表达了对美酒、自然与历史哲人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作者通过对酒、鱼和夕阳的描写,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哲思的深邃。开头两句“宜城徵美酝,汉水得佳鲂”,直接点出地理特色和美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美酒与鲜鱼在诗中象征着丰饶与生活的乐趣,显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登岘思前哲”,则将个人的感受提升到哲学的层面,表达了对历史智慧的敬仰与思考,显示出诗人不仅关心当下的美好,也关注过去的智慧。最后一句“游池醉夕阳”则通过夕阳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醉人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诗人沉浸在自然的美妙与内心的宁静中。

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哲理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宜城徵美酝:描绘了宜城这个地方的美酒,强调其独特的酿造技术。
  2. 汉水得佳鲂:指出汉水流域的丰富资源,象征着自然的馈赠。
  3. 登岘思前哲:站在高处,反思历史上的智者,表现出对智慧的向往。
  4. 游池醉夕阳:在池塘游玩,醉心于夕阳的美景,表达了一种悠闲与满足。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酒、鱼、夕阳等意象构成了诗人所描绘的美好生活画面。
  • 比喻:将酒与鱼比作生活的享受,暗示着生活的富裕与满足。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描绘自然与人生的美好,表达对历史智慧的敬仰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美酒:象征生活的丰盈与快乐。
  • 佳鲂:象征自然的馈赠与人间的美好。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宁静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宜城”是指哪个地方? A. 河南 B. 湖北 C. 四川

  2. “佳鲂”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酒 B. 一种鱼 C. 一种果实

  3. 诗人登岘山时思念的是: A. 自然风光 B. 前人智慧 C. 朋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情感更为深沉。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致,但更多地关注孤独与宁静的心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