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跃马走胡尘,将军不顾身。
黄沙一万里,赤帜五千人。
天子犹称汉,匈奴岂畏秦。
不知苏属国,何日画麒麟。
白话文翻译:
骑马奔驰在北方的尘土中,将军毫不顾惜自己的生命。
漫天黄沙延绵一万里,五千名士兵高举着红色旗帜。
汉朝的皇帝依然称雄,匈奴怎会畏惧秦朝?
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让苏属国像麒麟一样画上图案。
注释:
- 跃马:骑马奔跑。
- 胡尘:指北方少数民族(胡人)的尘土,象征战争的环境。
- 将军不顾身:将军在战斗中不顾自身安危,表现出勇敢和无畏。
- 黄沙一万里:形容沙漠的辽阔与艰难的行军环境。
- 赤帜:红色的旗帜,代表军队的标志。
- 天子:指汉朝的皇帝。
- 匈奴:古代北方民族,常与汉朝发生冲突。
- 苏属国:指以苏为中心的附属国。
- 画麒麟:表示希望能有和平的象征。
典故解析:
- 汉与秦: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朝代,而秦朝则是在汉朝之前的一个短命王朝。诗中提到汉朝与匈奴的关系,表现出汉朝的强大与对匈奴的威慑。
- 麒麟:在中国文化中,麒麟是祥瑞的象征,通常预示着和平与繁荣。诗中提到的“画麒麟”意味着希望能早日实现和平。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金銮,明代诗人,其诗作以豪放激昂著称。他的诗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具有很强的历史感。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对外战争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此诗表现了对士兵勇敢作战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出塞》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展现了战士在边疆的英勇气概。诗中“跃马走胡尘”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战士们在沙漠中征战的艰苦环境,映衬出他们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接下来的“将军不顾身”,更是强调了将军的无畏与奉献,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斗的投入。整首诗在描绘边塞生活时,流露出一种激昂的爱国情怀。
在描述战斗的同时,诗人又引入了汉朝与匈奴的历史背景,显示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天子犹称汉,匈奴岂畏秦”,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国家强盛与否的沉思,暗示着历史的反复与民族的命运。最后一句“不知苏属国,何日画麒麟”,则是对和平的渴望与期待,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与希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跃马走胡尘:描绘战士在北方征战的情景,表现出活动的生动性。
- 将军不顾身:突出了将军的英勇与无畏,展现出对国家的忠诚。
- 黄沙一万里:形象展现出环境的艰险,增加了诗的厚重感。
- 赤帜五千人:强调军队的规模和士气,表现出战斗的气势。
- 天子犹称汉:反映了历史的延续及对汉朝的自豪感。
- 匈奴岂畏秦:指出匈奴对秦朝的轻视,反映出历史的教训。
- 不知苏属国:表达对国家边界和和平的思考。
- 何日画麒麟:渴望和平与安定的未来。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跃马走胡尘”“将军不顾身”,形成鲜明的对比。
- 夸张:如“黄沙一万里”,突出环境的恶劣。
- 比喻:将“麒麟”作为和平的象征,增强诗的寓意。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渴望,通过对将军和士兵英勇作战的描绘,展现了爱国情怀与历史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马:象征着勇敢和战斗精神。
- 沙:代表艰难的环境及战斗的困苦。
- 赤帜:象征军队的力量与士气。
- 麒麟:象征和平与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将军不顾身”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将军的无畏
- B. 将军的懦弱
- C. 将军的智慧
- “黄沙一万里”中的“黄沙”指的是什么?
- A. 战场
- B. 沙漠
- C. 河流
- “何日画麒麟”中,麒麟象征什么?
- A. 战斗
- B. 和平
- C. 财富
- 诗中提到的“将军不顾身”主要表现了什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唐代王昌龄的《出塞》、李白的《将进酒》等,均为表现边塞情怀的优秀作品。
-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绘边塞战争的艰辛,表现出士兵的勇敢与对国家的忠诚。
- 李白《将进酒》:虽主题不同,但也表达了对生活的豪情与对历史的思考,体现出古代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