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假山
作者: 晁迥 〔宋代〕
原文展示:
覆篑由心匠,多奇势逼真。
盆池幽閒古,拳石翠峰新。
云淡炉烟合,松滋树影邻。
不须同谢傅,对此已精神。
白话文翻译:
这座假山的构造来自心灵的匠人,形势奇特且栩栩如生。
古老的水池幽静而闲适,拳石和翠峰则显得新颖而生动。
云淡风轻,炉中的烟雾弥漫,松树的滋味和树影相互依偎。
不必再感谢谢傅(指谢安、傅玄等人),在这景致面前,已感到精神焕发。
注释:
- 覆篑: 指用草席或竹席覆盖的土堆,形容假山的构建。
- 心匠: 心灵的工匠,指构思者。
- 盆池: 水池,表示静谧的环境。
- 拳石: 石头形状像拳头,形象生动。
- 云淡: 天空云彩稀薄,形容天气晴朗。
- 炉烟: 指香炉中的烟雾,营造氛围。
- 松滋: 松树的滋味,形容松树的生机。
典故解析:
“谢傅”指的是东晋时期的谢安与傅玄,两位文人雅士,常被后人赞颂。诗中提到他们,意在表现诗人对自然景致的由衷赞美,而不需要依赖他人的名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迥,字景行,号竹溪,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深刻理解,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一个静谧的环境中,诗人想借助假山水池的景致,表达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愉悦,反映了宋代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假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水间的和谐美感。诗人通过“覆篑由心匠”引入假山的构造,强调了创作的独特性和艺术价值。接下来描绘的“盆池幽闲古”与“拳石翠峰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古今交融的美感。在“云淡炉烟合,松滋树影邻”的描绘中,诗人将自然的宁静与人的精神状态结合,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感。最后一句“不须同谢傅,对此已精神”,则表明了诗人自得其乐的心境,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独立欣赏,无需外界的认可。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覆篑由心匠”:假山的构造是心灵工匠所作,强调创作的独特性。
- “多奇势逼真”:假山形状多变,生动逼真。
- “盆池幽閒古”:水池的古老与静谧,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 “拳石翠峰新”:拳头形状的石头与新颖的翠峰,展现了自然的独特之美。
- “云淡炉烟合”:天上的云彩与炉中烟雾相交融,营造出恬静的氛围。
- “松滋树影邻”:松树的滋味与树影相映成趣,增加了自然的层次感。
- “不须同谢傅”:不需要依赖他人的名声,表达内心的自足与满足。
- “对此已精神”:面对这样的景致,诗人感到精神焕发。
-
修辞手法:
- 比喻: “覆篑由心匠”比喻假山的构造。
- 对仗: “盆池幽闲古,拳石翠峰新”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 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内心的情感。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文精神的独立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意象分析:
- 假山: 代表人类创造与自然的结合,象征艺术的美。
- 盆池: 象征宁静与悠闲,传达内心的安宁。
- 拳石、翠峰: 代表自然的多样性与生动感。
- 云淡、炉烟: 符合自然的柔和,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 松滋、树影: 体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暗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心匠”指的是谁?
- A. 自然
- B. 人类的创造者
- C. 诗人
-
“不须同谢傅”中提到的谢傅是哪种人?
- A. 文人
- B. 武将
- C. 商人
-
诗中的“盆池”主要表达什么?
- A. 热闹
- B. 宁静
- C. 冷酷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 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 同样描绘自然美景,但更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山水诗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