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道相知最乐篇》

时间: 2025-01-11 20:07:36

人多乐于新相知,又多悲于生别离。

唯能与道相知久,如鱼乐水无暌时。

乐道至乐非常乐,宜真造适潜熙怡。

逌然在心不在境,安能更与白云期。

意思解释

与道相知最乐篇

作者: 晁迥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人多乐于新相知,又多悲于生别离。
唯能与道相知久,如鱼乐水无暌时。
乐道至乐非常乐,宜真造适潜熙怡。
逌然在心不在境,安能更与白云期。


白话文翻译:

人们常常乐于结交新朋友,却又常常因离别而感到悲伤。
唯有与道相知久远,像鱼在水中一样乐在其中,没有时间的间隔。
享受道的乐趣是至高无上的快乐,适宜真实地去创造、恬静、愉悦。
快乐的心情在心中,而不在于外在的环境,怎么能再与白云相约呢?


注释:

  • 相知:相互了解、知晓。
  • 暌时:分开、别离的时间。
  • 乐道:享受道理、真理。
  • 潜熙怡:安静而愉悦的状态。
  • 逌然:悠然自得的样子。

典故解析:

“如鱼乐水”是指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象征着与道的合一与和谐。白云常被用作隐逸的象征,表达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迥,字子逸,号简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对自然、人生的思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社会动荡与繁华并存,诗人以此表达对人际关系的感悟与对道理的深刻理解,强调内心的宁静与与道的亲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人际关系的观察,表达了人们在结交与别离中所体验的复杂情感。开篇以对“新相知”和“生别离”的对比,引出人们常常在这两者之间徘徊的真实生活。接着,诗人通过“唯能与道相知久”的论述,强调与道相知的深远与快乐,这种快乐超越了世俗的交往与离别,像鱼在水中一样,无拘无束,自在悠然。诗中提到的“乐道至乐非常乐”更是揭示了道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强调了内心的真实感受与外部环境的无关。最后,诗人用“安能更与白云期”来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淡泊生活的追求,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境界。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息,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人多乐于新相知,又多悲于生别离。”:人们容易因新相识而感到快乐,但离别则带来悲伤。
    • “唯能与道相知久,如鱼乐水无暌时。”:只有与道相知的时间久长,才能如鱼在水中般快乐。
    • “乐道至乐非常乐,宜真造适潜熙怡。”:享受道的乐趣是极致的快乐,应该真实地创造、安静、愉悦。
    • “逌然在心不在境,安能更与白云期。”:快乐的状态在心中而非外在,怎能再与白云相约呢?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鱼乐水,形象生动地表达与道的和谐关系。
    • 对仗:整首诗结构严谨,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人际情感的思考,强调与道的亲近带来的深远快乐,倡导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自由与快乐,代表与道合一的理想状态。
  • :象征着和谐与滋养,暗示真理与道的流动性。
  • 白云:象征着自然、隐逸与超然,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人多乐于新相知”,这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无所谓

  2. “如鱼乐水”中,鱼代表什么? A. 悲伤
    B. 自由与快乐
    C. 离别

  3. 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哪里? A. 外部环境
    B. 与道的相知
    C. 新的朋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
  • 苏轼《水调歌头》:探讨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

诗词对比:

  • 晁迥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相似之处,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内心快乐的追求,但李白更强调豪情与放纵,而晁迥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道的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大观》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