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闲兴》

时间: 2025-01-11 14:28:54

东郊雨后景逾新,蜡屐寻芳踏软尘。

桥畔杏花村店酒,水边红袖画楼人。

鷾鸸觅垒频穿幕,鹦鹉偷言巧弄春。

陌上王孙何处去,青青草色送征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春闲兴
作者: 陶孚尹 〔清代〕

东郊雨后景逾新,
蜡屐寻芳踏软尘。
桥畔杏花村店酒,
水边红袖画楼人。
鷾鸸觅垒频穿幕,
鹦鹉偷言巧弄春。
陌上王孙何处去,
青青草色送征轮。

白话文翻译:

在东郊的雨后,景色显得更加清新,
穿着木屐寻觅芳草,轻踏软软的尘土。
桥边杏花盛开,村里酒肆飘香,
水边的画楼中,红袖女子倚窗而立。
黄鹂鸟频繁地穿梭于帷幕之间,
鹦鹉偷听着对春天的赞美之语。
陌上的王孙们又去往何处?
青翠的草色送走了他们的车轮。

注释:

  • 东郊:指城市的东边郊外,诗中描绘的是春天的田园风光。
  • 蜡屐:一种木制的鞋,古代常用,适合春日踏青。
  • 杏花:春天盛开的花朵,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美好。
  • 红袖:指年轻女子,通常形容女子的婀娜多姿。
  • 鷾鸸:一种常见的鸟类,表示春天的生机。
  • 王孙:古代贵族或士人的子弟,常用来指代有才华的年轻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陶孚尹,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地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其诗风清新俊逸,往往蕴含哲理与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通过描写春日的美好景色,表现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宁静与和谐。

诗歌鉴赏:

《早春闲兴》是一首描绘春天田园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诗的开头“东郊雨后景逾新”便为整首诗定下了清新明快的基调。雨后的东郊,万物复苏,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接下来的“蜡屐寻芳踏软尘”则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踏青情景,表现出对春天的向往与珍惜。

在这幅春日的画卷中,桥畔的杏花和村店的酒香交融,水边的红袖女子更为画面增添了几分妩媚。诗人紧接着描写了鸟儿们的欢快与春天的喧闹,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最后两句“陌上王孙何处去,青青草色送征轮”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问候那些在春光中忙碌的人们,表现出对生活的关心与思索。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又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思的启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郊雨后景逾新:描绘雨后的东郊,景色比以前更为清新。
    • 蜡屐寻芳踏软尘:穿着木屐,轻轻步入芳香的草地。
    • 桥畔杏花村店酒:桥边的杏花盛开,村里的酒香四溢。
    • 水边红袖画楼人:水边的画楼中,有红袖女子倚窗观景。
    • 鷾鸸觅垒频穿幕:鸟儿们在帷幕间穿梭,寻找栖息之处。
    • 鹦鹉偷言巧弄春:鹦鹉在偷听,巧妙地赞美春天。
    • 陌上王孙何处去:问那些贵族子弟们又要去往何方。
    • 青青草色送征轮:青翠的草地送走了他们的车轮。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蜡屐寻芳”和“鹦鹉偷言”,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思考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自然意象:雨后的景色、杏花、青草等,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 人文意象:红袖女子、王孙等,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反映社会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蜡屐”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鞋
    • C. 一种酒
    • D. 一种鸟
  2. 诗句“桥畔杏花村店酒”描绘了什么?

    • A. 春天的美景
    • B. 秋天的果实
    • C. 冬天的寒冷
    • D. 夏天的燥热
  3. “青青的草色”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生机
    • B. 秋天的丰收
    • C. 夏天的热情
    • D. 冬天的萧瑟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陶孚尹的《早春闲兴》与杜甫的《春望》都有描绘春天景色的特色,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的细腻描写,而后者则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陶孚尹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唐诗三百首》

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早春闲兴》的诗意和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