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山幽绝处,高士此岩居。
铜狄增新恨,金陀感旧书。
三湘吟思迥,九畹墨痕疏。
造访空车骑,孤标邈不如。
白话文翻译:
在华山那幽静绝世的地方,高士就隐居在这块岩石上。
铜狄的诗篇增添了新的怨恨,而金陀的旧书让我感慨万千。
三湘大地的吟诵思绪迥异,九畹的墨迹则显得稀疏。
我乘着空车前来造访,然而与这位高士的孤标相比,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注释:
- 华山:中国五岳之一,以奇险著称。
- 高士:指隐士或有高尚品德的人。
- 铜狄:指铜狄的诗作,暗示其诗歌的悲怆情感。
- 金陀:指金陀的古书,可能是古代诗文的代表。
- 三湘:指湘江流域,表示南方水乡的文化底蕴。
- 九畹:比喻书法或诗歌的墨迹,形容文人墨客的创作。
- 空车骑:意指孤独的旅行,强调作者的孤独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陶孚尹,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新的文风著称。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流露出对自然与隐居生活的向往。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陶孚尹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创作而成,表达了他对高士的敬仰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华山上沙里访徐昭法先生隐居》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的诗作,表现出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士的崇敬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华山的幽静环境,表现出高士的孤独与高洁。诗的前两句直接引入高士的隐居生活,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紧接着提到铜狄和金陀,反映出诗人对古代文人情感的共鸣,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高士的孤独,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惆怅。接下来的三湘和九畹则呈现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象征着文学的广阔与深邃。最后一句“造访空车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孤独处境的自省,虽有造访之意,然而与高士的孤标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流露出一种自谦与反思的情感。整首诗在简洁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陶孚尹对隐士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华山幽绝处:描绘了华山的隐秘与绝世之美,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高士此岩居:强调高士的隐居生活,表明其高洁的品格。
- 铜狄增新恨:表现古代诗人诗作中所蕴含的情感,暗示对人生的感慨。
- 金陀感旧书:引发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体现文人的情怀。
- 三湘吟思迥:展现出对南方文化的思考,表达出对诗词的热爱。
- 九畹墨痕疏:象征着创作的稀疏与难得,强调文人的孤独与坚持。
- 造访空车骑:表达了诗人孤独的旅行,反映出与高士的差距与自省。
- 孤标邈不如:总结全诗,反映出诗人对高士的敬仰和自我的反思。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铜狄增新恨,金陀感旧书”,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隐喻:用华山、三湘等意象象征高洁的文化境界。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高士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清高品德的向往与对自身处境的深思,充满了对文学与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华山:象征着高洁与隐逸的理想。
- 高士:代表着追求精神自由与品德高尚的人。
- 铜狄与金陀:象征古代文人的情怀与文化的传承。
- 三湘:代表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
- 九畹墨痕:象征着文人创作的艰辛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华山上沙里访徐昭法先生隐居》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陶孚尹
C. 李白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三湘”是指哪个地区?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D. 东方 -
“造访空车骑”意指什么?
A. 轻松愉快的旅行
B. 孤独的旅行
C. 热闹的聚会
D. 追求名利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访戴士隐》——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访戴士隐》同样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出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则通过回望历史,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追忆与对人生的思考,虽主题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隐士文化在古代文学中的体现》